葉開靠在車的後座上,前面是出租司機和導遊妹子。
竇雙玉正在和葉開介紹榆林的景點。
“我們榆林的景點最主要的,可以用一段話來概括,那就是‘南塔北臺中古城,六樓騎街天下名’其中的南塔是位於南門外的凌霄塔,而北臺是指城北郊的鎮北臺……
如果您沒有特別想要去的地方,那我就順著這句話帶您逛一逛?”
葉開說到:“可以。”
現在說的什麼塔啊,樓啊,基本都是翻新了很多遍的建築,遠遠看去韻味十足。但走近之後認真觀察,就會讓遊客生出一種“古樓不古”的念頭。
所以葉開最想去的反而是鎮北臺。
不用急,反正一天的時間也夠用了。
竇雙玉先帶葉開去的凌霄塔,下車後看到的是一個小山,這整個小山正在建設中,看樣子會改成一個小型的公園。
抬頭望著這座塔,葉開說到:“真的很高啊。”
竇雙玉點頭說到:“是啊,這裡是榆林的一個制高點,歷史上在榆林發生的戰爭中,雙方都會去爭奪這個高地,可以說是兵家必爭之地吧。”
她繼續和葉開介紹這個塔:“原本這個山上是有一個寺廟的,不過在清朝被火燒掉了,只留下這樣一座塔……”
上山的路呈螺旋形,圍著山體旋繞而上。
路走到頭能看到一個關口,木門半掩著,供觀賞凌霄塔的遊客進出,從這門進入後才能看到整座塔的全貌。
葉開以為會看到如同西湖雷峰塔那樣的建築。
但榆林顯然不如西湖景點有錢,這座塔看似已經多年未成修繕,依稀能看到一些歷史的痕跡,這讓本來對這裡不抱希望的葉開,生出一絲驚喜的感覺。
“這裡多久沒修過了?”葉開回頭問導遊。
“前幾年剛修過。不過這裡不能進塔,只能在這外面看一看了,裡面就算木頭梯子,沒別的東西。”
塔的底部有四個門,如今都被關著,葉開數了一下共有十三層,都是磚石結構,每一層的角簷都繫有風鈴,每層八個。
塔頂覆蓋著彩色的琉璃碧瓦,其他的都還好,是葉開比較熟悉的華夏風格,但塔頂的彩色裝飾則有些波斯的風格。
竇雙玉滔滔不絕的說著故事,葉開站在這處平臺的邊緣俯瞰榆林老城。
古代的兵家必爭之地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地勢高。
有句話叫登高望遠,古代沒有現代科技來尋找敵人的位置,這時候站得高,你就會比敵人先一步瞭解到敵人的動作,從而佔據優勢。
這座塔的周圍遊客沒有葉開想象得多,所以也沒看到多少商販。
比起陝省的另外一個城市長安來說,榆林景點的商業化並不嚴重。長安其實就像一個發著明亮光芒的燈泡,把所有人的視線都吸引過去了。
導致在他周圍的城市旅遊資源開發得並不好。
榆林遊客不能說少,但絕對稱不上多。南塔北臺中古城,六樓騎街天下名,這句話把榆林景點已經高度概括了。
但來到凌霄塔之後,看到的景色和葉開想的還是有差距。
塔身真的很漂亮,葉開覺得光說建築,凌霄塔是不輸給西湖雷峰塔的,但周圍的設施就太差了,太多因為施工而露出的黃土地,光禿禿的讓人一看就感覺進入了某個工地中。
從原路返回的時候,葉開對竇雙玉說到:“如果這裡接待的人在多一點,你覺得景區管理會修繕凌霄塔嗎?”
“我們沒有景區管理。”竇雙玉說到,“一般情況都是政府直接管理,八幾年的時候凌霄塔修繕過兩次,還有就是在18年的時候,修到了現在。”
之前感覺遊客不少啊,怎麼感覺榆林的景區這麼慘呢?
這南塔北臺中古城,六樓騎街天下名,南塔和北臺分別在城市兩端。葉開和竇雙玉正準備去的地方就是這個‘中古城’。
也就是榆林的老城區。
隔著很遠就能看到一個城牆,目測有十幾米高,城門上的字離得太遠看不清楚,竇雙玉說到:“這就是鎮遠門了,進去以後就是古城。”
離城牆近了些,葉開才看清城門上的字,用黃色字型寫的三個字,鎮遠門。
城牆很新,不是新修的就是現代翻新的。進去後就是一條街,和別處的古鎮古街一樣,大量的明清建築分別立在老街左右。
街道很寬,來往的不止有人群,還有車輛。
這裡遊客就比較多了,跟團的,獨自旅行的,都能在這裡看到。街邊的叫賣聲,帶著黃土高原特有的強調,遠處微微傳來的戲曲聲,豐富了這條街道的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