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青陽心起一念。
這一念化作心聲,既是他對他自己而說,也是他對至高天和順應天意的芸芸眾生而說。
這一念之後,早就出現在北冥淵各個角落的古青陽化身開始動了。他們也像那些入淵的生靈一樣。
他們也在尋找各種機緣。
什麼前人骨修遺留下來的輝煌傳承,什麼古老荒獸留下來的遺骨,只要是機緣,便不會有生靈放過它。
而古青陽的化身也是一樣,也在尋找。但古青陽的目的和這些生靈們不同。
這些生靈們尋找機緣,為的就是在找到機緣之後再接受這份機緣,從而得到這份機緣蘊藏的力量。
古青陽的想法是,他要找到這些機緣,再一一將這些機緣推演,演化出留下這些機緣的絕世強者。
他要以他的方式同這些絕世強者對決,他不會接受這些人的道。他只信他自己。
他要戰勝這些傳承的源頭。
唯有如此,才能進一步增強他的實力。而繼承了那些傳承的人,又怎麼可能會是他的對手?
第九境之後就是第十境,第十境名為諸聖相。修行這第十境的方式本來確實是觀摩前人遺澤。
但不少骨修都將這種修行方式理解為“繼承前人之傳承”,而不是以前人為鏡為石,磨礪自己。
他這樣做也算是與眾不同,是從一開始就已經與所有人決裂了。
可如此行事正是他的風格,他就是要遵循自己的選擇成就自己。
別人的道再好也是別人的,就算是用也只是能用一時。一時可替,但一世萬萬不可替之。
比如古神不滅經,那畢竟是長生殿的傳承古法。它雖是與他有極致的契合度,卻不是他創造的神通。
再比如那吞神古魔經。
這一魔道極致神通是由別人創造的,他不過是在機緣巧合之下選擇了它,僅此而已。
這兩大神通都是象徵著各自大道的絕世神通,都無比強橫。但它們最後也只能成為太蒼枯榮經的符文。
只有太蒼枯榮經。
這才是他創造的神通,是獨屬於他自己的絕世神通,修成它便是修成了世間萬法,便是修成無數神通。
相比於太蒼枯榮經,他所通曉的其他神通就像是一件件工具。它們各有各的效用,卻終究不屬於他。
“至高天,其實,我此次北冥淵之影,最應該為自己感到慶幸的人就是你小子。”
“若不是我主動應劫。縱然你手段無數,皆有無限之威能,你也很難抓住機會弄死我。”
“如果你不想看到我這麼折騰下去的話,那你儘可以對我出手,儘可以用盡手段來阻止我。”
“但——”
“我允許你向我出手,卻並不代表我允許你向某些人出手。這就是我此次行事的原則。”
“你可以將這個原則理解為我的底線,你若是不去動它,那我願意順應我的死劫,就此歸去。”
“你若是敢——”
“不用說了,我答應。”
帝座之上,古青陽再度出言。
儘管他把話說得不急不緩,看上去似乎是拿足了氣勢。可無論是古青陽自己,還是至高天。
他們兩個都知道古青陽的心思到底是什麼,尤其是至高天,至高天更是明白古青陽這樣說話的本意。
但至高天是出乎古青陽意料地沒有針對他,而是很直接地給出一個爽快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