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勇恭廉,人類十五個美德。
在過去的時刻,李牧認為,仁是品德之首。
可此刻,李牧卻是明白“勇”才是品德之首。
沒有勇氣,無法堅持仁義;沒有勇氣,無法堅持禮;沒有勇氣,無法做到後面的幾個堅持。
沒有勇氣,堅持優秀品德;沒有勇氣,拒絕誘惑;沒有勇氣,面對曾經狼狽的自己。
故而,勇氣最為重要。
勇氣,是成功的第一品德。
一個人,可沒有智商,可沒有背景,可沒有後臺,但是不能沒有勇氣。失去勇氣,就是失去一切。
好似鉅鹿之戰,項羽率領三萬大軍,衝擊二十多萬秦軍;在昆陽之戰,劉秀八千兵馬,衝擊王莽二十萬大軍。那時,他們也沒有必勝的把握,已經有必死決心,置之死地而後生。
至於鉅鹿之戰中,其他六國兵馬,早就被嚇的不敢進攻了。
就好似遮天中,那些大帝們都是有無敵的道心,無敵的道心說白就是勇氣。可自斬後,斬掉的不只是修為境界,還有勇氣。
沒有了勇氣,就是失去了一切。
“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脈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光所知荊軻,神勇之人,怒而色不變。”
在古代,判斷一個人品德好壞,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他是不是勇敢。
又是有人舉了一個極端的例子說,殺人犯也很勇敢。
可這是血勇,脈勇,骨勇之人,不是真正有勇氣的。
勇敢的人,就是品德好;不勇敢的人,品德不好。
難怪韓信在項羽麾下,混不出頭,因為韓信不勇敢。
在項羽的世界觀中,不勇敢的人,不值得信任。
在韓信發達後,衣錦還鄉時,那個屠夫來請罪。韓信可直接殺死屠夫,然後說一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這是以牙還牙,是有勇氣。
韓信也可選擇無視,神龍懶得例會螻蟻。
不再一個檔次上,懶得計較。
就好似,比爾蓋茨,會上前與小混混打架嗎?
根本不會,直接拉底了檔次。
這是兩個選擇,可韓信皆是沒有選擇,而是選擇第三個。
韓信回家,並沒有殺掉那個曾經侮辱過他的屠夫,而是還給了他的封賞,最後還封他為楚國的中尉。
韓信並且告訴將士們,這就是位壯士,當時他侮辱我的時候,其實我的內心並不是很怕他,因為我認為殺掉他沒有任何意義,正是因為我當時的隱忍,也是這位壯士讓我隱忍,忍受了當年的侮辱才成就了今天的偉業。
聽著很有道理!
可仔細思考,根本是扯淡。
韓信為什麼忍受胯下之辱,不是為了成忍者神龜,而是因為打不過人家,只能裝孫子。
韓信成功,也不是因為隱忍,而是因為會打仗,勝利不斷。懶人聽書
如果不會大戰,隱忍又是何用,劉邦不缺少隱忍的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