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出現了水災,旱災,救災的糧食根本運不過去,很多災民餓死,瘟疫而死。可有了火車,糧食能快速進入災區,各種藥品,醫生等,都能快速進入災區。很少有百姓餓死,疫病而死!”
“過去有了旱災,水災,那個不是死傷巨大,死亡幾十萬人,幾百萬人,正常至極;可有了火車,傷亡控制在萬人以下。本來最近幾年,水災旱災不斷,朝廷局勢也不穩,可有了火車,硬生生穩定住了局勢!”
“因為鐵路,硬生生為大周王朝續命百年!這一切,皆是無雙王所為!”
趙簡說著,眼中閃過一絲敬佩。
鐵路,加快了交通運輸,可以用來救災,只是一方面。
另一個方面,加大了各地物資的流轉,讓各地的聯絡加強起來。大周王朝,對於天下的掌控,無形當中,增加了很多。
“我知道,無雙王名為李牧,字退之。在二十二歲,就是考中探花,後來到了江南為鄞縣縣令,又是寧波通判,又是金陵通判。後來又是成為駙馬,成為無雙侯,無雙王。曾經北上幽州,與元突國大戰,可惜被叛徒出賣,導致幽州淪陷!”
趙明月說著,眼中星星在閃動著,說著無雙王的各種訊息,好似一個小迷妹一般。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當今皇帝教什麼;可很多人知道無雙王叫什麼。
趙簡說道:“修煉鐵路,建造了火車,讓無數的百姓受益,很多地方災害的威力不斷下降著,再也不會出現過去,赤地千里,幾百萬百姓死於飢餓的場景了。又是發明了化肥,大量的化肥,流傳到了天下各地,很多地區從畝產三百斤,變為畝產五百斤,活人無數!”
“無雙王所為,可謂是聖人!”
想著無雙王的行為,只有佩服了。
可這是,一個聲音傳來,說道:“你說無雙王,天下無雙倒是恰當,可說無雙王是聖人,卻是愧不敢當!”
隨著聲音出現,一個白衣男子出現,正是不久前,救下他們的那位恩公。
白衣男子說道:“我熟悉無雙王,他做好人好事,比不純心,有其目的所在!正所謂,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拜見恩公!”
趙簡站起身來,恭敬說道:“可恩公的主張,我確實不能苟同!”
白衣男子說道:“那是為何?”
趙簡說道:“曾經有聖人,有兩位門徒,一人名為子路,一人名為子貢。子路救了一個人,接受別人贈送的一頭牛,最後得到聖人的讚揚;而子貢救人以後不求回報,但聖人卻對此提出批評!”
“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來而讓,不取其金。聖人曰:“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聖人曰:“魯人必拯溺者矣。“聖人見之以細,觀化遠也。”
“可見聖人,反對無私奉獻……因為他會拔高世界的道德水平,反而造成了世界道德水平下降!”
白衣人,似乎有所領悟到:“我明白了!聖人忌諱因果,聖人不會欠下他人因果,欠下他人因果,必然償還;可聖人,也不允許他讓欠下自己因果,欠債必須要償還。就好似一個富翁,有著百億家產,可借給老同學一百萬。最後,還是要讓老同學償還的,哪怕還錢時間唱一段……不能因為家中有錢,就是赦免了老同學的債務。因為這樣,會助長不勞而獲的風氣!”
就好似,前世的華夏固然有錢,可也不要輕易的赦免某些國家債務。
因為這樣固然,贏得了道德張揚,也會讓某些國家有了僥倖心理,助長不勞而獲的心理,助長懶惰的心理。
趙簡說道:“論心不論跡,論及寒門無孝子;論心不論跡,論及世上無聖人!聖人論跡不論心,小人論心不論跡……莫要苛求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