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一口天價炒飯,老唐當場拜師> 第三百三十二章:新老鍋包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三十二章:新老鍋包肉 (1 / 2)

看到李逸碗中抓拌的澱粉,趙金麥興奮的搓了搓手:“逸哥,糊掛薄點兒,不然不好吃。”

“放心。”

李逸隨口說道:“我用生粉,就是掛薄芡的。”

“生粉?”

趙金麥指了下他手中的水澱粉,好奇問:“這不是澱粉麼?”

“生粉就是澱粉的一種。”

李逸解釋:“平常咱們說的澱粉,一般是分為四類。

一類是薯類澱粉,比如紅薯澱粉,木薯澱粉,馬鈴薯澱粉等等。

一類是豆類澱粉,比如綠豆澱粉,豌豆澱粉。

一類是穀物澱粉,比如小麥澱粉,玉米澱粉。

剩下的就是一些不常見澱粉了,比如葛根澱粉,菱角澱粉,藕粉,西米澱粉等等。

生粉是比較精細的澱粉,澱粉含量比較高,比較純。

我用的這種生粉,就是土豆澱粉,它要比其他薯類澱粉更細膩。

在粵菜裡,生粉用得比較多,灣灣那邊也叫太白粉。

一般能被稱為生粉的有三種,一種是土豆澱粉,北方吃得多。

一種是玉米澱粉,南方用得更多一些,還有一種是木薯澱粉,灣灣那邊也叫生粉。”

趙金麥聽得迷糊,不解問:“那明明都是澱粉,幹嘛要單獨起個生粉的名字?”

“因為用法不同,還有品牌效應形成的習慣。”

李逸看著碗中的生粉漸漸沉澱,一邊解釋:“生粉勾芡,澱粉掛糊,每種粉都有不同的作用。

但把生粉單獨列出來,是因為生粉的澱粉含量比較高,價格也要更貴一些。

最早生粉這個名字是從香江傳進來的,香江人之所以叫生粉,是因為七十年前,有一款風車牌生粉,被引入了香江。

這款生粉是荷蘭產的,用當地的馬鈴薯製作而成。

因為它易溶解,不沾手,粘度高,出菜效果好,所以迅速被各大酒店、飯店的大廚接受,用來製作菜品了。

後來更便宜的玉米澱粉也進入了香江市場,因為勾芡效果也不錯,所以粵菜廚師也把玉米澱粉叫生粉了。

後來便宜的玉米澱粉逐漸搶佔了市場,現在粵菜廚師用的生粉,基本上都是玉米澱粉了。

北方大規模種植土豆以後,也開始生產土豆澱粉了。

不過在北方,一般把土豆澱粉叫粉面子。

但因為行業裡叫生粉已經習慣了,所以也有人把土豆澱粉稱為生粉。”

趙金麥聽得驚奇:“所以這還是個舶來詞啊?”

“算是吧!但是已經本土化了。”

李逸點了點頭,繼續解釋:“生粉一般是粉末狀的,色澤比其他薯類澱粉更白,光澤度更高。

它的質地比較細膩,即便放進冷水中也很容易化開,但吸水性比較差,很容易沉澱。”

說著,他就把已經沉澱下去的生粉碗端了起來,把上方的水都倒進了水池中,只留下了下方乳漿似的生粉。

他下手將生粉抓起,生粉入手軟中透硬,像是溼潤的沙子一般,被他抓起,但抓到半空中後,卻迅速軟化,變成了一道生粉漿流進了碗中。

“誒?”

看到這一幕,趙金麥想起了什麼,拍手笑道:“我知道,這是非牛頓流體。”

“沒錯。”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