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一口天價炒飯,老唐當場拜師> 第三百一十五章:章丘鐵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一十五章:章丘鐵鍋 (1 / 2)

面對觀眾的爭論,李逸有些無奈。

怎麼這還能吵起來?

搖了搖頭,他衝鏡頭說道:“不粘鍋的原理,我之前不是說過麼?只要溫度夠高,哪怕不放油都是不會粘的。

而且就算是普通的鐵鍋,只要開好鍋,掌握好熱鍋涼油的方法,也是不會粘鍋的。

食材粘鍋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技術性的問題。

如果技術不好,哪怕用幾千上萬的鍋,什麼太空技術,新式材料,也是一樣會粘的。”

但他的回答並沒有讓所有觀眾滿意,買了章丘鐵鍋,並且體驗感不好的觀眾都還在彈幕區中發著彈幕抱怨。

“逸哥這話說的我就不愛聽了,我花錢買口不粘鍋,結果粘的要死,反而還得怪自己不會用?”

“我就是衝著它不粘鍋的名聲買的,它粘鍋了我還不能說兩句呀?”

“既然普通鐵鍋也不會粘,那幹嘛還要去買章丘鐵鍋呢?那不成了智商稅了嗎?”

“逸哥你是廚師,知道怎麼炒菜不粘鍋,所以站著說話不腰疼,我們普通人,誰有你那麼好的廚藝啊?”

眼看觀眾情緒還是比較大,李逸見狀,也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笑道:“看來有不少人在炒鍋上吃了不少虧啊?

那我就聊聊這個章丘鐵鍋吧!

章丘鐵器是很出名的,從春秋時期開始,章丘就已經有規模化冶鐵的傳統了。

漢武帝時期,朝廷在全國設了48處鐵官,章丘境內就有一處,叫東平陵。

從那時候起,章丘就已經以鐵器著稱了。

到了唐代,還有了鐵器章丘最盛的記載。

那時候,章丘一人生火,全家打鐵,祖輩相傳,子孫續接的情況很常見。

而且因為競爭激烈,很多鐵匠遠走他鄉,闖出了章丘鐵匠遍天下的名聲。”

聽著李逸的講解,直播間觀眾漸漸安靜了下來,好奇的等著他的下文。

劉藝菲在後方看著李逸的側臉,嘴角掛著一絲微笑。

她很喜歡聽李逸講這些和廚藝相關的老故事。

或許是她的錯覺,她感覺李逸在講這些事的時候,眼睛都要比其他時候更明亮。

將金片拿到了衝壓機前,李逸取過模具,將修整好的金片放在了模具上,比著大小形狀。

他一邊比著,一邊繼續說道:“其實章丘鐵鍋的確是很適合國人炒菜用的鍋,不過章丘鐵鍋單獨出名,還是從清末開始傳播開來的。

那時候,一個叫曹盛永的章丘鐵匠來到濼邑落腳,開辦了個字號,叫同盛永,靠打鍋為生。

他打造的鐵鍋號稱鍛打三萬六千錘,勺底錚明顏色白。

從他開了字號以後,傳統魯菜三大名店聚豐德、匯泉樓、燕喜堂,一直用的都是他打的鍋。

真正的章丘鐵鍋,天然無塗層,導熱效果好,炒菜的時候很容易掌控火候。

而且因為經過冷鍛、熱鍛,以及不斷的手錘鍛打,它的鍋壁很光滑,可以大大降低粘鍋的機率。

但記住,我說的是真正的章丘鐵鍋。”

說到這裡,李逸衝鏡頭豎起食指,晃了晃,解釋:“為什麼我要提醒真正的章丘鐵鍋呢?

因為真正純手工鍛打出來的章丘鐵鍋,產量很少,很難買到真品。

手工製品,是很難走量的,因為生產效率根本跟不上。

真正的商丘鐵鍋,是真的要用手錘,把一塊鐵板,一點一點敲成鍋的形狀。

三萬六千錘,不是一個形容詞,而是一個數量詞。

真正的商丘鐵匠,在打鍋的時候,是真的要敲足三萬六千錘的,少一錘也不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