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年?”
趙金麥吐了吐舌頭:“就是說人走了畫還在?”
“還能一代傳一代呢!”
李逸笑道:“幹千年,溼萬年,這竹畫裡的黑竹絲,都是用碳粉上色的,只要不受潮,別說百年了,千年都有可能,但只是理論上。”
“怪不得賣這麼貴呢!”
趙金麥看著竹畫,驚歎連連。
一旁的劉藝菲看了眼李逸,問:“你怎麼知道這種竹畫做法的?”
李逸笑了笑:“因為我也會啊!”
“你會編竹畫?”
別說劉藝菲和趙金麥了,就連一旁的酒店經理都吃了一驚。
“很奇怪嗎?”
李逸笑道:“就不允許我在廚藝之外,還有其他愛好嗎?”
“當然允許了。”
劉藝菲笑著說了句,隨即驚訝問:“但你怎麼連竹編也會?廚師連這個也要學嗎?”
“竹子是最常見的廚具原料了。”
李逸笑道:“在人類發明陶器之前,就已經學會用竹子來製作廚具了,比如竹籃,竹筐,煮飯的竹筒等等。
新石器時代出土的文物陶罐,就是在編好的竹筐裡外糊上陶泥,做成竹藤胎的陶培,燒製出來的。
然後人類將陶罐和竹筐組合了起來,就有了最原始的鍋和蒸籠,成了最早使用蒸汽烹飪的文明和國家。
竹子在以前的廚房裡太常見了,蒸食物的蒸籠,裝糧食的笸籮,筐子,籃子,篩米的米篩,簸箕,撈米飯的笊籬,都是用竹子編的。”
聽著李逸的描述,劉藝菲若有所思:“我記得我奶奶小時候撈米飯就是用竹子編的笊籬。”
“雲貴川地區最常用,那邊會做甑子飯,要先煮後蒸,以前的人撈米的時候,用的就是竹笊籬。”
李逸笑著說道:“竹子在國內飲食文化裡,就是最重要的天然工具材料,沒有之一。
在野外,它可以佈置陷阱,抓小型動物,也可以製作陷坑,捕捉大型動物。
在水裡,它可以當簡易魚鉤,還可以編成竹網撈魚,編成竹籠抓蝦蟹水蛇,等抓到了魚蝦,還可以裝進竹子編成的竹簍裡,透氣保鮮。
所以,人類把竹編玩出花的原動力,就是對食物的渴求。”
劉藝菲聽得出神:“沒想到竹編和廚藝的關係這麼深。”
“不是竹編和廚藝的關係深,是人類絕大多數的工藝發展,都是為了讓自己吃得更好。”
李逸說著,就衝一旁聽懵了的酒店經理問:“我想請問一下,這位耿老師家在哪兒?我想去拜訪一下。”
酒店經理已經被他侃暈了,愣了下才應聲道:“哦,耿老師家在油坊鎮良善村,村裡人都知道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