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其他展位的菜品全嚐了一遍,李逸才回到了華夏展位。
不得不說,雖然華夏菜實力冠絕全場,但其他國家的實力也不容小覷。
每個參賽隊伍的出品質量都不錯,有的調味相當大膽,有的在火候上很下功夫,都有各自的拿手絕活兒。
其中得國隊的一道慢烤了十幾個小時的煙燻牛排,味道相當不錯,李逸都忍不住多吃了幾塊。
整體嘗下來,李逸客觀判斷,華夏菜的整體實力的確是要優於在場其他所有國家的。
但在單獨品類上,其他國家的實力也不差,並沒有被完全碾壓。
華夏隊這裡之所以如此火爆,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幾十年來再次參賽,勾起了觀眾的好奇。
另外也和前期宣傳造成熱點話題後,所形成的注意力引導有關。
只是對於李逸來說,這些國家的菜品雖然味道不差,可在技法方面,卻並沒有給他帶來什麼驚喜。
在場各國參賽隊的高手不少,可即便是發國隊的菜品,也都停留在食材,調味的層次。
所謂的鵝肝,其實和華夏填鴨育肥的方法沒什麼兩樣,做法也只是用黃油煎,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技巧。
焗蝸牛倒是有點意思,不過做法上也沒有比國內製作螺螄的方法高明到哪兒去。
墨希哥菜裡有道螞蟻醬味道也很有趣,和溙國展示的蚯蚓醬有異曲同工之妙。
可這些也還是用地方特色性食材製作的食物,製作方法也無非是在原有的醬料里加入這些特殊食材罷了。
在技法方面,所有參賽隊伍都沒有展現出讓李逸感覺眼前一亮,值得學習的地方。
這讓李逸在失望之餘,也不免有種獨孤求敗的感覺。
集齊了全世界烹飪高手的大賽,竟無一人值得他出手?
不過轉念一想,他也釋懷了。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像他一樣,有著幾百年的烹飪經驗,繼承了無數最頂級烹飪高手的技藝傳承。
如果有人能在技藝方面讓他都產生驚豔之感,甚至自愧不如,那應該是個恐怖故事才對。
但既然來都來了,能集中體驗到這麼多國家的美食,也算是沒白來。
而且在食材和調味方面,這些國家的菜品也是有獨到之處的。
從這些小技巧來講,李逸也是有所收穫的。
華夏展位這邊,大廚們已經快累蒙了。
雖然已經是下午了,但展位前的食客卻依然絡繹不絕。
一直到下午五點,吃飽的食客們開始逐漸離場,華夏展臺這邊的壓力才逐漸小了下來。
專案結束的時間是下午六點,工作人員已經在廣播裡提醒食客進行投票了。
在展廳最中央吊著一個電視架,上方懸掛了四臺電視,向四個方向播放著各個國家代表隊獲得的票數。
在電視螢幕中,華夏隊的票數已經獨樹一幟,像是火箭一般,將其他所有隊伍都遠遠甩在了身後。
看到這一幕,各個國家代表隊並不意外,反而覺得理所當然。
就衝這一天下來,華夏隊那邊排隊的食客數量,華夏隊的勝利也是顯而易見的了。
下午六點,大賽評委主席來到了現場,宣佈了比賽結果。
毫無懸念,華夏隊獲得了團體賽自助餐專案的第一名,拿到了第一塊金牌。
李逸作為華夏隊隊長,代表所有大廚來到了頒獎臺,戴上了象徵著世界烹飪技藝巔峰榮耀的烹飪奧賽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