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一口天價炒飯,老唐當場拜師> 第八百二十二章:真他孃的扯淡!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百二十二章:真他孃的扯淡! (1 / 2)

“各位評委,各位朋友,本屆世界遺產大會,我國第一個申請的專案,是西陣雲錦織造工藝。”

河野山俊念著發言稿,身後的投影幕布上播放起了PPT,內容是相關申遺專案的詳細資料。

現場各國代表都佩戴著同聲翻譯耳機,可以聽懂他的發言。

在在聽到他的發言後,各國代表都看向了華國申遺專案組這邊。

在場的代表都是各國的學者和專家,對於世界各國的歷史文化都有著一定的瞭解。

眾所周知,絲綢是華夏的象徵,也是世界各國瞭解華夏文明的第一媒介。

當年的絲綢之路,串聯起了東西方文明,各國的史書中都有記載。

但霓虹國卻提出了一項絲綢織造技術的遺產申請,這無疑是對華國的挑釁。

於是,河野山俊的申遺發言剛剛開始,就已經勾起了在場代表們的濃厚興趣。

準確的說,應該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八卦興趣。

河野山俊並沒有關注現場各國代表的交頭接耳,只是自顧自的繼續說著:“我國的絲綢紡織歷史已有三千多年,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年的九州繩紋時代晚期。

在我國各地發掘到的繩紋時代陶器碎片上,就已經有了布紋的痕跡。”

隨著他的講述,投影幕布上也顯示出了一張張陶片的照片。

照片中的陶器碎片上,的確有著一道道交叉的紋路。

看著這些照片,李逸身旁的朱廳長忍不住低聲吐槽:“稀疏成這樣,也能叫布?叫漁網還差不多!”

李逸笑了笑,沒有搭腔,而是饒有興趣的看著繼續發言的河野山俊。

看他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還挺有意思的,像看小品一樣。

“根據我國成書最早的典籍《古事記》中記載,食物之神大氣津比賣被須佐之男殺害後,屍體裡冒出了許多作物。

她的頭部長出蠶、眼睛長出稻、耳朵長出粟、鼻子長出紅豆、外陰長出小麥、臀部長出大豆。

而神產巢日神看到此景象,便將這些種子取出,從此開始有這些作物。

這說明,早在《古事記》成書之前,我國就已經掌握養蠶紡織的技術了。”

河野山俊說著,PPT中也出現了一本書籍的封面。

但看著這本書,李逸卻不由得輕笑出了聲。

因為書籍封面上的《古事記》三個大字,赫然是用漢字寫的。

在場其他國家的代表也有人發現了這點,一時間有不少偷笑聲響起,在安靜的會場中顯得頗為清晰。

聽到這些笑聲,河野山俊身後的代表團眾人面色頓時有些尷尬了起來。

正襟危坐的新井淳太面色尤為難看,沉著臉怒視著那些發笑的代表,眼中彷彿能噴出怒火一般。

而河野山俊卻像是毫無察覺一般,繼續發言:“早在我國第10代天皇崇神天皇時代,久慈郡的多屋命前輩就已經用粗蠶絲製作出長幡部絁了。

到了桓武天皇建造平安京之前5世紀的大和時代,我國京都的紡織業開始起步,形成了大規模的紡織產業。

隨著平安京遷都、負責管理宮廷織物的織部司設立,我國的紡織業得到了飛速發展。

平安時代後半葉,織部司的紡織工匠們在織部司東邊的大舍人町聚集定居,脫離宮廷的管理,開始自由作業,製造出大舍人之綾、大宮之絹等等的精美紡織品。

到了室町中期,因為應仁之亂,很多工匠離開了京都,在戰亂平息後才回到了西軍所在的大本營遺址,重新在廢墟上發展起了紡織業,生產出了比之前更加精美的綢緞。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