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曾順和副導演交換了下眼神,都有點被狗糧噎到了。
來送菜的老闆娘讓他們回過了神來,她端著一盤剛出鍋的藕餅和一盤藕圓子,放在了桌上,笑呵呵的招呼:“這是我們這的特色,嚐嚐吧!”
“藕餅!藕圓子!我小時候最愛吃的!”
劉藝菲看到藕餅,馬上就伸出了筷子。
夾起了一片裹滿了糯米,煎得酥脆的藕餅,她衝李逸招呼:“這個可好吃了,你快嚐嚐,這種和裹麵糊油炸的藕夾不一樣,吃起來更香。”
李逸見狀,也夾了一片,打量了下。
這個藕餅的外層是滿滿的一層糯米,兩側都已經被煎得焦黃,呈現出鍋巴的樣子了。
“咔嚓!”
劉藝菲已經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了。
酥脆的鍋巴層被咬開,露出了內部的藕片和肉餡兒。
看了眼她咬開的橫截面,李逸心中就有數了。
這種藕餅和藕夾的原理是一樣的,只不過把麵糊換成了糯米。
但食材的改變,就會帶來口感的變化,形成獨特的風格和特色。
這也是各地特色美食的魅力所在。
咔嚓!
李逸也咬了一口藕餅,細細品嚐了起來。
外層的糯米炸得酥脆,內部的藕片卻已經面了,更深的肉餡兒還帶著一絲汁水,很是鮮香。
藕餅入口,一個個口感反饋就不斷的翻湧了出來。
糯米水分太大,有點黏,不夠分散,導致酥脆度不夠。
藕餅炸得有點過火,如果帶著點脆度口感會更好。
肉餡的調味差了點,胡椒粉有點重,蓋住了肉的鮮甜。
用的油也該換了,味道有點雜…
但這些反饋並沒有影響到李逸的心情。
他再次夾起了一顆同樣包裹著糯米,被炸得金黃的藕圓子。
火候有點大,糯米有點硬,吃著稍有點硌牙。
肉餡自然也炸得老了點,汁水不夠。
這也和裡面拌的藕蓉比例過高有關,減少一成會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