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李逸打斷,曾順有些意猶未盡。
但他很快就反應了過來,激動問:“那你的意思,這個紀錄片,要交給我嗎?”
“對。”
李逸笑著點了頭。
在聽到曾順說到由微見著的時候,李逸就知道,他絕對是拍攝《舌尖》最好的人選了。
因為整部《舌尖》一直都在秉持著由微見著這個關鍵,一直都是在透過普通人的角度,講述這個古老民族幾千年歷史中的飲食文化。
曾順能說出這點,就說明他是真的明白李逸想要什麼東西的。
所以,把這部片子交給他拍,李逸還是比較放心的。
從李逸口中得到確切的訊息後,曾順的激動難以掩飾,忍不住一把握住了李逸的手,連連道謝:“多謝!多謝!感謝李先生給我這個機會!”
對於導演來說,能夠拍攝一部紀錄片,絕對是最奢侈的夢想了。
因為絕大多數的紀錄片都不掙錢,等於是把錢往水裡扔。
但如果有機會,每個導演都會想要拍一部自己的紀錄片出來。
在影視圈裡,能拍紀錄片的導演,不管有沒有錢,都會被同行誇一句牛批。
因為相較於商業片來說,紀錄片無論是逼格還是文化價值,都要高得多。
全世界每年都要生產兩萬部以上的電影,但其中99%都是垃圾,只有少部分的精品能被觀眾所接受,喜歡。
而這些少部分的精品,經過時間的沖刷,也都會被人們遺忘,成為歷史的塵埃。
有的導演會認為,導演只是一個職業,能掙到錢就可以。
這樣的導演是很適合拍商業作品的,只要掙錢就行。
但有些導演會比較矯情,糾結,會想要拍一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出來。
一些頂尖的導演會想辦法賦予電影藝術性,展現電影獨特的魅力。
而紀錄片,則是用直接的視角,去記錄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讓拍攝迴歸到了本質。
很多優質的紀錄片,都是珍貴的影像資料,記錄著一段時間內的真實世界中發生的一切。
正是因為它的真實性,讓它和娛樂化的商業、藝術電影區分了開來。
正如曾順自己所說,他認為紀錄片是可以留給子孫萬代的藝術品。
而這正是他當年進入導演系學習時懷抱著的一腔熱血,是他真正的理想。
人生一世,短短百年光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能給這個世界留下些許痕跡的,只是少數人。
歷史上無數牛嗶到不得了的偉大名人,放在史書之中,也不過是一篇文章,甚至是一行字,一個名字。
而這就已經非常不得了了。
絕大多數的人,都被淹沒在了字裡行間,被時光沖刷得乾乾淨淨,連一絲痕跡都留不下來。
曾順原本以為,自己這輩子也就待在電視臺裡,安安穩穩過這一輩子,最後像大多數人一樣,默默死去,被孫子的孫子遺忘,徹底消失。
可他卻沒想到,自己居然有機會拍攝一部正兒八經的紀錄片,來給這個世界留下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這件事讓他欣喜若狂,卻又無比緊張,生怕李逸嫌棄他履歷不夠,認為他實力不濟,看不上他,不讓他拍。
所以在拿到了指令碼之後,他反覆研究,從各個角度去挖掘,理解,做了無數的準備工作。
皇天不負苦心人,這份工作終於落在他手裡了,此刻的他開心到了極點。
笑呵呵的拍了拍他,李逸鼓勵:“這片子可是我花自己的錢投資的,希望你能好好拍,拿出最好的實力和狀態來。”
“李先生你放心!這片子我是奔著拿獎去的,拿不到獎,導演費我一分錢都不要!”
曾順咧嘴笑得開心。
“不至於,好好拍就行。”
李逸笑著交代:“那你就回去把劇組拉起來吧,咱們爭取一週內開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