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拍電影也沒有那麼簡單啊!”
李逸也是第一次瞭解這背後的原因,聞言笑了笑:“咱們開店,要激發客人的食慾,我就不復刻得一模一樣了。”
說著,他就去儲藏室撈了一筐活蹦亂跳的青蝦出來,去頭取肉,取了幾十個蝦仁。
取了四顆蝦仁出來,李逸用刀隨意切成了小塊,放進了碗裡。
往碗中撒了些胡椒粉和料酒,又捏了一撮玉米澱粉,簡單抓拌了下,他就將蝦仁倒進了砂鍋裡。
“這樣可以。”
戴隴看出了他的意圖,點頭笑道:“加點胡蘿蔔丁,玉米粒,看上去更好看。”
李逸往湯中加蝦仁,是用蝦仁成熟後的淡粉色來中和淡綠色湯汁給人帶來的不適,激發食慾。
他提議加胡蘿蔔丁和玉米粒也是進一步增加色彩的豐富性,讓湯汁更加誘人。
不過李逸卻沒有接受,搖頭解釋:“加點蝦仁就可以了,再加胡蘿蔔丁和玉米粒就完全不像了。”
“也對。”
戴隴沒有堅持,隨即問:“那菜心片呢?”
“菜心片還是要加的,但要調整一下位置。”
李逸說著,就用刀背把剩下的蝦仁都剁成了蝦肉泥。
往蝦肉泥中撒了些胡椒粉、一點料酒,又加了些許生粉拌勻後,他就拿起了處理好的黃魚,來到灶臺邊,用湯勺舀著鍋中的湯汁,往黃魚肚子灌去。
看到他的操作,戴隴倒是不稀奇,而趙炆卓、熊鑫鑫幾人卻都好奇的湊了過來,目不轉睛的打量著。
攝影師也來到了近前,拍攝著李逸操作的特寫。
直播間觀眾同樣看得認真,不時發著彈幕讚歎。
“真的一滴也不漏啊!”
“這菜不可能不好吃。”
“發明這道菜的一定是個天才,怎麼能想到這樣做魚呢?”
“不漏是不漏,但嘴巴那裡怎麼辦?怎麼堵住?”
很快,李逸就用實際操作解答了觀眾的疑惑。
他將灌了八分滿的黃魚拿回了案板旁,挖起了案板上剁好的蝦肉泥,就抹在了黃魚腔口的位置,將黃魚的腹部堵了起來。
跟著,他就架起了油鍋,往鍋中挖了幾勺雪白的豬油。
魚自身的油脂含量是不夠的,除了魚腩、魚頭等脂肪含量較高的部位,其他部位的肉質都比較瘦,所以要配葷油才夠香。
等到鍋中的豬油全部融化後,李逸就關小了火。
隨後,他就回到了案臺旁。
看了眼鏡頭,李逸笑道:“如果你們想在家自己試著做這道菜,我接下來怎麼做,你們要注意看了。”
說著,他就示意攝影師靠近,拍攝著盤中的黃魚。
“接下來咱們要用油炸的方式給黃魚定型。”
李逸解釋:“這一步最好不要用漏勺來盛著黃魚直接炸,因為魚皮受熱後會粘在漏勺上,如果不注意,會很容易弄破魚皮,影響美觀。
灌湯黃魚講究的就是完整性,如果不完整了,這道菜的品相就大打折扣了,也就算失敗了。
所以在炸的時候,咱們最好是用手拿著,用三四成熱的油慢慢炸,讓它定型。”
聽到他的話,直播間裡滿是“驚恐”的表情包。
“啊?用手抓著炸?”
“逸哥你太看得起我們了,這種菜我們也就看個熱鬧。”
“我看出來了,他是真想教我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