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哥,沒事吧?”
助理看到鍋蓋打碎,趕忙上前關切詢問。
謝霆風看了下手腕,揉了揉被燙到的地方,搖了搖頭:“沒事。”
還好濺起的油點不是太大,沒有燙得很厲害,只是微微有點紅。
吳壘聽到動靜,看到發生的情況後,就快步跑去拿了工具來,清理著碎裂的砂鍋。
“你沒事吧風哥?”
他開口詢問著。
“沒事,一點小意外。”
謝霆風搖了搖頭:“麻煩你了。”
“不麻煩,應該的。”
吳壘將碎渣掃乾淨,笑著問:“要幫忙嗎?”
“不用,我可以的。”
謝霆風回到了灶臺前,小心的看了眼鍋中的薑片和蒜瓣。
薑片和蒜瓣已經被炸成棕色了,但還沒到糊的程度,不過倒是不再崩了。
見狀,他趕忙將一旁的雞肉都倒進了砂鍋裡,用炒勺翻炒了起來。
另一邊,李逸比他先把雞肉下鍋,但卻到現在還沒有翻動雞肉。
握著鍋耳,李逸輕輕轉動鍋身,讓鍋底的油浸炸著雞塊。
他時不時的都會晃動一下鍋。
起初雞塊都被粘在鍋底,但隨著煎炸,雞塊與鍋底接觸的部位開始收縮,蛋白質開始凝固,雞塊也從鍋底上脫落了下來。
這是炒肉的基本功,煎魚的時候也用得到。
不過謝霆風顯然不懂這點,肉一下鍋就開始急著翻炒。
李逸都不用看都知道,他鍋裡的雞肉肯定已經粘了一鍋底了。
輕輕晃著鍋,看到雞塊都開始脫落滑動後,李逸就握著鍋耳,臨空一個翻鍋,讓所有雞塊都完整的翻了一個面。
看到李逸鍋底清爽,幾乎沒有粘鍋的跡象,直播間觀眾很是驚訝,紛紛發著彈幕。
“誒?逸哥這邊怎麼沒粘鍋?謝霆風那邊已經粘了一鍋底了。”
“這鍋真好,是不是逸哥說的那種章丘鐵鍋?”
“一看上課就不認真,逸哥說了,這是萊頓弗羅斯特效應。”
“不對啊?那種效應是要加熱到特別熱才行,但逸哥這個鍋裡的溫度也不高啊?”
李逸煎著鍋中的雞肉,抬頭掃了眼彈幕。
看到觀眾的疑惑,李逸笑著解釋:“這是滑炒,不是水炒飯,用的不是萊頓弗羅斯特效應。
它是利用油水分離的密度差原理,以及一定的美拉德反應褐變效果,來達到不粘的效果的。”
聽到李逸的話,直播間頓時飄出了一連串“?”。
一旁的劉藝菲也忍不住疑惑問:“美拉德反應不是增加食物風味的麼?”
“沒錯,但它的褐變現象也會讓蛋白質變性,脫水焦化,和鍋底分離。”
李逸晃動著炒鍋,一邊解釋:“一般粘鍋的都是澱粉類食材和蛋白質食材,它們在直接接觸到鍋底的時候,會生成不溶於水的複合物,相互粘連起來。
不管是金屬鍋也好,還是傳統的砂鍋、陶鍋、瓦鍋也好,都是有細微小孔的。
食材裡的澱粉和蛋白質進入到小孔裡以後,很容易變性固化,導致粘連。
萊頓弗羅斯特效應是透過高溫加熱食材,讓食材中的水分快速蒸發,形成氣墊作用。
但它有個問題,就是溫度太高,只能處理小型食材,沒辦法處理比較大的食材。
它會讓食材迅速脫水焦化,如果食材太大,就會導致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