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紀錄片?”
王恬有些遲疑,猶豫了下,她才問:“你怎麼突然想拍紀錄片了?”
“有點想法,想發揮一下長處。”
李逸笑道:“你應該比較瞭解這裡面的成本控制,所以我就想跟你打聽一下。”
王恬思索片刻,才沉吟:“紀錄片其實和電影差不多,成本有高有低,主要看你怎麼拍。
要想省錢,找個大學生導演,抗個攝影機也能拍,幾萬塊就能搞定一部。
但要是想拍高階的,那幾千萬幾個億也是它,看你想要的是哪個等級的質量了。”
聽著她的解釋,李逸笑道:“我要求也不是太高,能有國家地理的水平就可以了。”
“……”
王恬沉默了。
雖然隔著手機,但李逸卻彷彿能看到她翻起的白眼。
《國家地理》是一份著名的雜誌,由非盈利性質的科學教育組織——國家地理協會所創辦,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
雜誌的內容都是一些高質量的關於社會、歷史、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的文章和照片。
給雜誌投稿的是來自全世界的無數優秀撰稿人和攝影師,每期內容都是優中選優。
它也衍生出了一部上百集的紀錄片,記錄著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
從某種角度而言,《國家地理》就是一座記載著全人類文化結晶的寶藏,它的紀錄片也擁有著崇高的地位,被無數觀眾推崇。
而李逸居然開口就要《國家地理》那種水平的質量,他是覺得這種頂級紀錄片很好拍是吧?
深吸了口氣,王恬開口說道:“國家地理你就別想了,那不是一朝一夕能拍出來的,需要大量的資源和人力。
你要拍的是美食類的紀錄片,那肯定是要走街串巷,基本上都是在城市裡。
在城市裡拍攝,成本其實是最低的,因為有方便的基礎設施。
按照五十分鐘的時長來算,一部紀錄片的成本差不多可以控制在十萬到二十萬左右。”
李逸聞言,略一思索,就追問:“那我要是拍山野,拍鄉村,拍食材原產地,而且拍一個系列,7到10集的標準,成本需要多少?”
“你要玩這麼大?”
王恬犯了難:“那要你這麼算,一集十萬可打不住,最起碼也得一集五十萬。
你要是拍十集,那就是五百萬,這還是往少了算的。”
“那也差不多。”
李逸笑道:“我的片酬,差不多剛好能覆蓋。”
“你要拿你的片酬去拍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