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等著記憶隔離生效,李逸看著木碑上浮現的銘文。
鄭二(雍正九年八月十六至乾隆五十五年三月初九)
男,金陵人,十四學廚,入金陵便宜坊學廚,乾隆二十三年入宮,後任御膳房總廚,擅烹飛禽,乾隆五十五年春,因網羅松雞落水,患風寒而死。
看著銘文,李逸回顧著鄭二的記憶。
從這些銘文中並不能完全窺到鄭二的一生。
在附身鄭二之前,他對鄭二的瞭解不多,只知道他不苟言笑,性格沉悶,身後經常跟著兩個胖徒弟。
但在附身之後,他才知道,鄭二的性格是兒時養成的。
鄭二自小被生父養大,但生父對他卻非打即罵,沒等他長大就將他送去當了學徒。
不過在那個年代,能管他一口吃喝,將他拉扯大,就已經不容易了。
鄭二自己的心裡還是很敬重父親的。
在去了便宜坊學徒後,他就一直想要學成手藝,親手給父親烤一隻鴨子吃。
一方面是回報父親的養育之恩,一方面也是想向父親證明自己已經可以養活自己了。
但他因為沒什麼天賦,天生味覺遲鈍,又笨手笨腳,別的徒弟都已經出師了,他卻依然還在當學徒。
終於,就在他花了其他學徒兩倍的時間,即將出師之前,生父卻因為風寒去世了。
子欲養而親不待,這也造就了鄭二沉悶的性格。
也正是因為這種遺憾,才讓鄭二將對父親的情感,寄託在了便宜坊師傅丁老五的身上。
恰好丁老五膝下無子,見鄭二老實巴交,對自己又好,於是就將他收為了乾兒子,教了他烤鴨,以及做鴨雜的技術。
而丁老五的老婆也是金陵名廚陶方的女兒,做得一手好炒菜和好燉菜,鄭二也將這些技藝學到了手,為將來廚藝的融會貫通打下了基礎。
鄭二的廚藝天賦很差,但他有一個優點,那就是聽話。
丁老五每次因為他控制不好火候的時候,罵他的那些話,他都不生氣,反而會回去一遍一遍的琢磨,想辦法改善。
勤能補拙,他最終就是靠著一次次的教訓總結經驗,逐漸從被罵得狗血噴頭,一直到被讚不絕口。
而在被稱讚的時候,他因為自卑,也從不敢當真,始終謹慎小心,每一次做菜都認認真真,精細到了極致。
到了後期,他真就到了連鹽都要數多少粒的魔怔程度了。
但魔怔歸魔怔,他的廚藝也因此而日益精進,最終讓他脫穎而出,成為了御膳房的總廚。
他是和張東官完全相反的兩個極端。
張東官是天賦異稟,老天爺賞飯吃,有著絕對味覺,不管什麼菜,吃一口就能嚐個七七八八,然後復刻出來,甚至做得比原版還好吃。
而鄭二則是一步一個腳印,兢兢業業,從不敢犯錯,靠著絕對認真,走到了巔峰。
回顧著鄭二的記憶,李逸若有所悟。
之前他所附身的所有御廚,幾乎都是天生的好廚師,天賦都不差。
但鄭二這種天賦極差的廚師,是如何成為頂級廚師的,卻是他第一次體會到。
這和他以往附身的體驗完全不同。
之前他附身時,學東西都不慢,而且靠著以往附身的經驗加持,還能更快一些。
可這次他在附身鄭二以後,透過了解鄭二這種相對天賦更差之人的思維方式,卻讓他不得不去關注一些細微的基礎問題,反而有了新的收穫。
這就像是讓一個八十級的大號,進入到新手村裡,變成1級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