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吉饃的做法很簡單,只需要將醒好的麵糰重新揉捏排氣,分成面劑,擀成麵餅,上鍋烙熟就可以了。
但在製作手法上,還是有一定講究的。
製作白吉饃,要用到魚肚擀杖。
所謂的魚肚擀杖,就是中間粗,兩頭細的擀麵杖,也叫橄欖杖。
這種擀麵杖在南方一般是用來擀餃子皮,餛飩皮的。
但在陝省,卻是專門做白吉饃的擀麵杖。
夢境空間裡的那套擀麵杖裡就有魚肚擀杖,但李逸暫時不好拿出來,得晚上回去收個快遞,才好明天帶過來。
不過魚肚擀杖並不罕見,李逸在市場已經買了一根,剛好可以用得上。
將面劑揉勻,搓成一頭粗,一頭細的長條後,李逸就用魚肚擀杖在粗的一頭擀了一下,將粗端擀薄。
跟著,他就從粗到細,將麵糰長條捲了起來。
麵糰長條捲成了牛角麵包,然後李逸就用手掌將麵糰豎著按成了麵餅。
這時候,他就用雙手按著魚肚擀杖,在麵餅上擀了起來。
魚肚擀杖的形狀讓麵餅很快就被擀成了一個碗狀的“麵碗”。
隨後,李逸將麵碗翻轉了過來,又用魚肚擀杖擀成了一個反向的麵碗。
這時候的麵碗還只是一個淺口的形狀,看上去並不深。
為了加深麵碗的深度,李逸就拿起了麵碗,捏著麵碗的邊沿,做出了一個深碗口的造型。
接連做了五六個後,李逸就拿出了一個平底鐵烤盤,放在灶臺上,開火燒熱。
趁著加熱的時間,李逸又做了五六個麵碗出來。
看到李逸的操作,黃小明好奇問:“不是要烙饃嗎?為什麼要擀成這樣?”
李逸一邊捏著麵碗的造型,一邊解釋:“正宗的白吉饃,得是鐵圈虎背菊花心。
做成碗狀,就是為了讓麵餅烙出更完美的花紋來。”
說著,他就用掌心感受了一下鐵烤盤散發的溫度,隨後就把一個麵碗按在了鐵烤盤上。
“不刷點油麼?”
黃小明有些不解。
“不用。”
李逸一邊往鐵烤盤裡放著麵碗,一邊解釋:“白吉饃是乾麵餅,吃的就是純正的麥香,不用刷油的。”
“那不會粘鍋麼?”
黃小明不解。
“不會。”
李逸指了下鐵烤盤,解釋:“這是鑄鐵的烤盤,之前做烤肉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