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把幹油酥和水油麵都拿到了面前,一邊揉著,一邊解釋:“酥皮分為中式和西式,中式就是用豬油或者酥油混合麵粉,做成油酥,來分隔油性的油麵皮,形成多層的結構。
西式的做法也是一樣的,但用的不是油酥,而是黃油來分層。”
一邊說著,他拿起了幹油酥,介紹:“一份中式酥皮,是由油酥和麵皮組合而成的。
最常見的油酥做法有三種。
第一種是炒油酥,這種油酥是最香的,一般是把麵粉放進燒熱的油裡,炒成油酥麵糊。
燒餅、火燒這種麵餅類麵食裡用的都是炒油酥,炒油酥最大的特點就是提香效果好。
第二種油酥是燙油酥,就是用熱油燙,有點像油潑辣椒,只不過潑的是麵粉。
燙油酥的特點是起層效果好,所以千層餅,花捲裡比較常用燙油酥來分層。
第三種,就是我手裡的這種幹油酥了。
這種油酥的起酥效果最好,烤熟以後會更加酥鬆,所以各種酥餅用的都是這種幹油酥。”
李逸一邊說著,一邊把幹油酥摔在案板上揉搓著,做著演示。
“幹油酥在用之前,一定要把它揉透,揉到和水油麵的軟硬程度一致。
在揉的時候,要把它搓開,就像這樣。”
趙金麥聽得出神,忽然感覺腰間有些癢。
“哈,別…”
她低頭看去,卻發現劉藝菲環抱著她腰的手,正在下意識的學著李逸揉麵的動作,在自己的腰間揉著。
被趙金麥的聲音喚回神,劉藝菲手中一停,抬頭看去,卻發現趙金麥正一臉幽怨的看著她。
劉藝菲被她幽怨的眼神逗笑了,拍了拍她的後背,笑道:“誰讓你自己要坐我這裡的?”
“我不坐了。”
趙金麥起身想跑,卻被劉藝菲摟住,抱著不給她起身。
笑著掙扎了兩下,趙金麥還是放棄了,重又調整了個舒服的位置,就窩在劉藝菲懷裡,繼續看著李逸製作酥皮。
“油酥有三種,麵皮當然也有三種。”
李逸拿過水油麵,介紹:“酥皮的麵皮材質,可以分為油麵,發麵和水面三種。
咱們做蘇式月餅,就要用到這種油麵。”
一手抓著幹油酥,一手抓著水油麵,李逸同時揉搓,控制著力道:“咱們之所以要把油酥和油皮揉到軟硬度一致,就是為了保證油酥能均勻的分佈在油皮上。
所以它們不光要在和麵的時候儘量揉勻,而且在使用前,都要再反覆揉擦一次,保證軟硬程度一致。”
感覺到手中兩個麵糰傳回的手感已經趨於一致,李逸就停了手,先將水油麵團拿到了面前。
他先用手掌後半段,把水油麵團四周按扁,讓它變成棋子狀,中間厚,四周薄的麵餅。
隨後,他就把幹油酥放在了水油麵餅的中央。
用手掌捏了下,給幹油酥定了定型,李逸就攏起了水油麵餅的四周,像是包包子一樣,把幹油酥包了起來。
一邊給水油麵餅收口,李逸一邊解釋:“這種包三兩以上酥皮的手法叫大包酥,比較難。
它在包的時候,擀的時候,卷的時候,都要儘量均勻,對基本功的要求比較高。
所以,你們在家自己做的時候,最好還是用小包酥的方法。
也就是像平時包餃子一樣,把水油麵切成面劑,擀成薄片,然後把幹油酥包進去,再擀扁來用。
小包酥大家第一次做的時候會更習慣,但做熟了以後,你們就會覺得,還是大包酥更簡單方便。”
說話間,李逸已經包好了水油麵。
將麵糰按扁,他拿過擀麵杖,就順著麵糰的中央位置擀了起來。
“擀的目的是把油酥擀開,所以要從中間往四周擀。”
一邊擀,李逸一邊講解著細節:“在擀的時候,要控制好力道,讓麵皮的厚度保持厚薄均勻,這樣才不容易破酥。”
“破酥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