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一口天價炒飯,老唐當場拜師> 第五十六章:這手法也太逆天了吧!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六章:這手法也太逆天了吧! (1 / 3)

想要不粘鍋,高溫是關鍵。

在十七世紀中期,一個叫萊頓弗羅斯特的德國醫生髮現,在一把燒的通紅的鐵勺上滴上一滴水珠,水珠竟然懸浮了起來。

後來科學家們經過研究後發現,當水滴接觸熾熱的鐵板時,會在底部形成一層水蒸氣。

這層水蒸氣就像是氣墊船一樣,可以將水滴與鐵勺隔開,從而讓水滴懸浮起來。

後來科學家就將這種效應命名為了萊頓弗羅斯特效應。

不過,雖然這種效應在十七世紀中期才被命名,但在古代,人們早就已經發現了它的奧妙,並且加以利用了。

只要是含水份的物體,就能形成萊頓弗羅斯特效應。

在古代,很多宗教、民俗儀式上,都會有人進行赤腳在炭火上行走的表演。

不明白其中奧妙的人,會覺得那是神蹟。

但其實那是因為表演者的腳上有水分,比如汗水,或是提前沖洗過。

在踩上滾燙的炭火時,高溫會迅速蒸發水分,形成一層水蒸氣的氣墊,隔絕高溫。

所以,表演者只要不是長時間的停留在炭火上,一般都是不會受傷的。

類似的情況在現代社會也經常能看到。

鍊鋼廠的工人可以用手拍打上千度高溫的鐵水,而不擔心被燙傷。

實驗室人員可以徒手觸控負兩百度的液氮,也不會被凍傷。

這都是因為萊頓弗羅斯特效應。

至於國人,最早發現這一現象的人,就是廚師。

但古代廚師們並沒有將其歸納為科學理論,而是當做了一個炒菜不粘鍋的技巧,流傳了下來。

這個技巧,就叫熱鍋涼油。

短影片平臺上經常能刷到一些賣鍋的博主,為了演示自己的鍋不粘,於是往燒熱的鍋裡打生雞蛋。

那雞蛋不但不粘鍋,反而被博主晃動,在鍋裡飄來蕩去,彷彿腳底抹了油。

這其實是因為雞蛋裡的水分被燒到高溫的鍋底蒸發,形成了一層氣墊,隔絕了雞蛋和鍋底,所以當然不會粘鍋。

這也是萊頓弗羅斯特效應的體現。

想要形成萊頓弗羅斯特效應,容器的溫度就得加熱到萊頓弗羅斯特點以上才行。

粗略量度下,水的萊頓弗羅斯特點是193°C左右。

所以李逸才會把鍋加熱到兩百度以上,就是為了能夠產生萊頓弗羅斯特效應,從而在不粘鍋的情況下做出炒飯。

但如此高的溫度,即便隔著抹布,炒鍋也還是很燙手的。

而這就得看廚師的專業技術了。

馬師傅注意到,李逸握著炒鍋的手,手指並不是完全握住鍋耳的。

他在推鍋的時候,用的是大拇指,中指和無名指。

在拉鍋的時候,他用的則是大拇指,食指和小拇指。

也就是說,他在顛鍋的時候,是在不停變換手勢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