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域星系,從雙方交火的那一刻開始,整個星系便陷入空調的震盪之中。卡蒙人派出了有史以來最強的艦隊,這甚至比張恆此前百萬戰艦的探測結果還要高出20萬。
卡蒙人以10艦為一小組,所有小組在規定距離之內可隨意變換組合。對於坐鎮防守的藍域人來說,這比集中火力單點攻擊更難以招架。
不大不小的戰艦編隊,時而聚整合上萬戰艦的聯合攻擊陣,尋求單點突破,在藍域人剛剛完成戰鬥火力分配,集中對抗進攻的時候。卡蒙人便解散編隊,再尋求下一個進攻薄弱的地帶。如此迴圈往復,古力斯塔成功的將戰艦的機動性運用到極致。
而無疆和麗可夫兩員大將,已經成功領略到古力斯塔用兵的精髓,藍域人的行星防禦系統固然強大,尤其是那些裝滿炮筒的防禦行星,但這強大的火力背後,必然面臨機動性受限的難題。站在天神一號和天賜一號的兩位指揮官,駕駛臺前最大的那塊螢幕上便是整個藍域星系火力實時動態監測圖景。
整個星系幾乎被火力覆蓋成一片發著亮光的罩殼,無疆和麗可夫則專司尋找罩殼中那最暗的薄弱部位。
但藍域人也毫不示弱,卡蒙的這種戰術,雖在火力上,令外環防禦系統有些招架不住,時常有導彈漏網,轟炸到防線之內。但只要哪個戰艦敢於逾越防線,完備的監測系統和系內閒置的行星防務便立刻會讓他遭殃。確切來說,已經有上百艘卡蒙戰艦以身試險,無一不在瘋狂的攔截之中擊毀,粉碎成太空垃圾。
“火力減一減,不必主動進攻,放他們往裡進。”
作為第一戰區總指揮,特納有恃於特納行星的攻擊效力,頻繁命令作戰單位故意減弱炮火以誘導卡蒙艦隊聚集。而另一邊的第二戰區總指揮楚天闊卻反其道而行,除了必要的攔截之外,不惜浪費火力攻擊低空中的卡蒙戰艦,逼得卡蒙戰艦不得不將距離拉遠來爭取更多的反應時間攔截。這在兩個戰區之間形成了一個明顯的“臺階”狀差異。
衛然指揮的第三戰區則是最靈活的部位,他早已看透卡蒙人的戰術,於是欲擒故縱,故意製造火力薄弱區吸引卡蒙艦隊聚集,而只要對方一露頭,便利用提前隱藏好的火力迎頭痛擊。這令與其對陣的麗可夫極度抓狂,於是便下令該區域戰艦不必刻意尋找火力薄弱點,只單純的聚散離合,紊亂攻擊。這令該作戰區更加陷入紊亂境地。
盤古所指揮的第四戰區是最穩紮穩打的區域,完美攔截所有火力,不進不退,井然有序。
兩個文明如此僵持了2天時間,造就了藍域星系周邊空域被碎片、爆炸充斥飽和的壯觀圖景。
“所有作戰單元注意,預計他們彈藥和能源還有2天便耗完,要注意他們戰術的突然更替。”
作為作戰總指揮的盤古堅信,戰鬥進行至此,所有的行為只不過是卡蒙的前期火力試探。這樣下去,純屬單一的能源和火力消耗,卡蒙再不放殺招,他們的能源撐不撐得住都是問題。
“飛艇大軍出動。”作為總指揮的古力斯塔也以看透,藍域的四個戰區到現在沒有哪個戰區真正亮出實力。
所有參與作戰的卡蒙戰艦,同時開啟艦體外板,數不盡的飛艇蜂擁而出,一瞬間,飛艇的湧出數量甚至超過順勢火力發出量。飛艇在湧出戰艦的瞬間便均勻分散。這大小不一、形狀各異、速度千差萬別的飛艇最難成為追蹤攻擊物件。但它們的破壞力卻不容小覷。
“戰艦貼到外環防務行星後面,攔截所有飛艇。”
“機械戰士集結,守住防務行星入口。”
四個戰區幾乎同時下達相同指令,有了上次防務行星地表被襲擊經驗,藍域人制造了大量機械戰士,此時他們已經集中在防務行星的地表,由防務行星星長親自指揮。
飛艇的釋放的確引發了不少麻煩,它們靈活的穿行在彈雨和爆炸之間,時而作為戰艦攔截系統的延伸攻擊藍域人的攔截導彈、時而作為火力支援近距離低空釋放導彈打擊目標、時而組團衝鋒落到防務行星地表,在地面與機械兵團展開戰鬥。
這充分調動了藍域人的所有作戰資源,從天空,到大地,整個星系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斥戰鬥,沒有一個安靜的地方,也沒有任何安全的角落。
四個戰區,再也不似先前那端收放自如,戰艦機動的穿行於各個戰鬥面之間,戰艦保有量的巨大差距,將整個文明的機動作戰能力呼叫到了極致。
“火力不要加,讓他們下來,只要守住外環防線,不怕他們地面登陸作戰。”
第一戰區依然是最大膽,面對飛艇大軍組織的那一波強有力的突擊進攻,特納直接下令放進。
十幾萬飛艇,如同一片陰雲,繞過防務行星的正面,從後方開始降落。
“火力加強一波,封住他們。”
特納再度下令,之前隱藏的火力此刻展現,立刻阻斷了緊隨在衝鋒的飛艇大軍,第二波更有力的攻勢被牢牢的拒之門外。衝進來的飛艇編隊卻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