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疆,把戰艦開到那顆星星那邊,我們需要再造一個才行。”
無疆將星系座標匯入戰艦,這是另一個與睦鄰星系毗鄰的恆星星系,在卡蒙人的星圖裡被標註為LL2。中央的恆星上了年紀,引力的削弱令這個星系維持不了太多行星運轉,即便從睦鄰系外出發,到達該星系的距離比到達睦鄰星系的距離還要更近。
再一次進行完畢航行確認,無疆操縱戰艦再度出發,對於身後那兩團起鼓相當的光火再也不想多看一眼。
“天賜一號”在LL2星系做了與睦鄰星系同樣的事情,只是,這一次列文等人控制了催化劑的發射時間,誘導這顆行星能量定向噴射。
這給予了這顆恆星強大的側向推力,這股推力之下,這顆在茫茫太空中靜默了不知幾十億年的恆星終於挪開了它的老巢,向著一旁的睦鄰星系,一邊爆炸,一遍加速。
“第二艦隊,牽引陣就位。”
此時,終於輪到無疆出馬。第二艦隊依舊出動了10萬戰艦,迎著LL2恆星前進軌跡的必經之路環形排布。
與所有環形陣列不同,這次戰艦擺佈成一前一後兩個對等大小的環形陣列。無疆已經收取了所有戰艦的主控權。此時,他已經將天賜一號的駕駛權交接給駕長,自己則鑽進集控駕駛臺操縱那一萬戰艦。
在無疆的操縱之下,這一萬艦能源同時開啟。艦陣之上,在不戰爭、不航行的狀態下他們很少見到發動機滿負荷的正常運轉。
而像這樣兩兩戰艦組成一組的對向推進的方式更是少見。發動機的負載已經開到最大,在各自能量釋放方向的前方,已經對空間產生扭曲效應,若不是對向戰艦的反向推進,恐怕整個艦組已經箭一般的彈射出去了。
在所有戰艦自檢正常之後,LL2恆星的光火已經接近艦組尾部。無疆操縱艦組戰艦的側翼洩壓孔開啟,調整洩壓孔斜對著後方LL2恆星到來的方向,並與艦體保持了一個相同的角度開始噴射。
整個牽引艦組,在全憑洩壓孔的推進而旋轉向前。
此時,位於戰艦上的一部分聰明人才真正看懂了牽引原理——利用戰艦組集體散發的能量在LL2行星前進的方向塑造一個扭曲的空間,空間的不平整勢必引誘著LL2恆星跌入其中,從而加速前進。
這種恆星推進效率,相比於拖航艦拖航不知要高了多少倍。當然,能源也必定損耗千萬倍!
“定位艦就位,輔助LL2泊入軌道。”
一千艘定位艦早就圍繞在LL2恆星周邊,所有發動機同樣滿負荷開啟,只是它們並不扭曲時空,而是以儘可能近的距離釋放力場,在LL2恆星的前方保證這段軌跡的航行精確。隨著恆星與牽引軌道的距離拉近,定位小組逐漸加快速度同步前進,與LL2恆星拉出一段距離。隨後,定位小組率先進入扭曲軌道,它們均勻分佈,並沿著軌道上牽引艦組留下的軌跡旋轉前進,在戰艦力場的作用下,整個LL2恆星也隨著軌道的螺旋開始旋轉。最終,在喇叭狀逐漸縮小的牽引通道初段,LL2完美跌入軌道。
無疆聚精會神的調整著牽引艦組的距離,越向前進,空間膨脹率便越大,LL2 行星的前進速度便越快。前進的火球,在進入牽引軌道之後便安靜了許多,表面越來越暗淡,體積也越來越小,這更加有利於無疆對於前進軌跡的操控。
一前一後的兩團光火加速度持續增高,這已經到了洩壓孔推進速度的極限,無疆只能控制前端逆向推進的戰艦降低推進力,保證來保證加速度的均勻遞增。
如此高的加速度面前,被恆星引力牽引,遙遙跟隨的行星、隕石終於追不上恆星前進的步伐,被遙遙的甩在身後,同著那些殘留在星系的廢墟一起,變成了流離失所的孤兒。
“別追上來了,這樣才有生的可能。如果這些星星也有生命的話。”無疆這樣想著,不明白參與這樣宏大的工程為什麼心裡沒有任何自豪和成就,卻只有一片失落。
恆星的速度越增越快,但這對於兩個星系之間的距離來說還遠遠不夠。一切步入正軌之後,無疆預設了接下來的所有程式。隨後便下令所有人進入休眠狀態,自己則再次躺回駕駛座下那特製的休眠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