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白河清而言,獨居美帝的十年是一個漫長的回望自己過去的過程。
在這十年裡,他從一開始的樂觀自信,從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銀色子彈”最後階段的完善,到後來逐漸意識到這最後的一小步,似乎根本就是一道他無法逾越的天塹。
從自信滿滿到近乎絕望,這種變化的打擊對於任何正常人而言都是非常沉重的,尤其是你還非常清楚地意識到你的生命正在步入最後的倒計時,而這就是你唯一的救命稻草的時候,這種絕望感幾乎能將人徹底壓垮。
白河清當然也不例外,他曾經甚至因此不止一次地遷怒於那些科研人員,以此來安撫內心的挫敗。
當然,如果非要說他在這個過程中有什麼要比一般人強上一些的地方的話,那大概就是他並沒有被這種挫敗徹底打垮。
相反,白河清在更換了無數次人員,進行了無數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深深經歷過這種無能為力後的情緒失控之後,他很快便從最開始那種盲目自信和樂觀的狀態中走了出來,並接受了這一事實,而不是繼續在那裡無能狂怒。
那時的他就已經清晰地意識到,宮野艾蓮娜口中“銀色子彈”最後的那“很簡單”的一小步,極有可能就是他此生所邁不過去的那最後一道坎。
他的生命,有非常高的可能性會在他的身體年齡退回到二十歲的時候崩潰,並導致他的死亡。
這是宮野艾蓮娜預測的資料,它可能會有偏差,但絕不會差太遠。
那他眼下還能做什麼?
白河清並非是一個會束手就擒的人,縱觀他過去的人生,在面臨真正的危機的時候,他從來都是主動出擊,這一次也不會例外。
因此在清楚意識到自己最後的結局極大可能並非美好之後,他所剩下的就只有兩個選擇。
其一是繼續保持盲目樂觀,繼續不計代價地推動“銀色子彈”的研究,在自己最後的時間裡拼到最後一刻。
其二是接受事實,放寬心態,好好享受自己人生最後的時間,又或者嘗試一下自殺的感覺。
而白河清,則選擇把這兩個選項綜合一下。
“銀色子彈”的研究他依然要推進,但不會再像此前那般不計代價的瘋狂,也不會動不動就把研究人員拖出去槍斃一輪。
就正常多建幾個研究所,正常地推進就好,失敗了也別有心理壓力,下次再努力就行。
反正就是不徹底放棄,但也不過分用力,一切正常進行就好,說不定哪天就突然成功了呢?
當然不成功也沒關係,反正他也已經有了最壞結果的心理預期,沒成功是正常的,成功了就是賺到。
將這一執念基本放下後,白河清突然感覺自己好像閒下來了。
研究上,他不再過分關注,也就是每隔一段時間會看一眼各個研究所裡送來的報告,然後批一下他們的研究經費而已。
組織上,他在極短的時間內重新組建並整合了組織在歐美地區的分部勢力,並建立起了一套相對完整的管理體系。
平日裡除了活動資金和組織成員的提拔與賞罰必須要他過目以外,其餘的雜事,下面的那些人都可以處理好,無須他操心。
當然,這一切之所以能這麼快,他那大女兒白河靜也從中出了不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