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遊戲競技>某高校的心理研究部> 【研究報告】·中二病(妄想症)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研究報告】·中二病(妄想症) (2 / 4)

此時還會對生死和宇宙、自己和他人、身邊物體的存在等感到焦慮,批評政治和社會的骯髒等,更可能會想做壞事,但最後什麼都沒做。

甚至是講出“你們誰都不瞭解我,全世界都不瞭解我”等語。

近期最常用來形容在日常生活中行為、口語上模仿、漫畫、動畫等媒介中假設人物的人,有的甚至自行“設定”而非模仿,這些人行為中直接表露對模仿物件的喜愛,而這些人大多分的清楚現實和虛擬的不同,因此把妄想中毒患者和中二病畫上等號是不當的。

1【詞語起源】

青春期少年特異的言行自古以來就屢次被提及,不

中二病過明確命名這個症狀為“中二病”直到廣為人知的,是在日本搞笑藝人伊集院光(伊集院光)主持的廣播節目《伊集院光深夜的馬鹿力》(伊集院光深夜の馬鹿力)於1999年1月11日首度提出。當時只有伊集院光的聽眾之間有在使用,之後逐漸在網路上的日記、網誌和BBS流傳,成為網路語言,不過那時的定義還不是很清楚。

2【行為方式】

簡單地說,中二病其實就是在青春期時急於想要表現自己來獲得他人認同的心態。[1]

年輕人在青春期成長過程中,因為想快點長大,會無意識地全盤否定幼年喜歡的東西。

這時他們的心理狀態是雖然知道大人們的所作所為是骯髒的,但卻又不知道該怎麼做才正確,因此常常會作出“自己認為”是正確的事情。但是由於過於缺乏經驗及周詳思考,他們所謂“正確的”行為舉止大都顯得幼稚而且自私,因此在旁人眼裡產生相當負面的印象。

此時還會對生死和宇宙、自己和他人、身邊物體的存在等感到焦慮,批評政治和社會的骯髒等,更可能會想做壞事,但最後什麼都沒做。

甚至是講出“你們誰都不瞭解我,全世界都不瞭解我”等語。

近期最常用來形容在日常生活中行為、口語上模仿、漫畫、動畫等媒介中假設人物的人,有的甚至自行“設定”而非模仿,這些人行為中直接表露對模仿物件的喜愛,而這些人大多分的清楚現實和虛擬的不同,因此把妄想中毒患者和中二病畫上等號是不當的。

3【症狀表現】

這裡的“症狀”大體上說是年輕人在青春萌動期的成長過程中面對的情況,對要成為大人、對大人的比較喜歡的“瀟灑的東西”感興趣;而對孩子比較喜歡的東西、年幼時喜歡過的幼稚東西體現出一種無意識的全盤否定的傾向。雖然也有有意識而為的,但這種場合下,對反面的“不行的大人”、“討厭的大人”他們也是同時否定的。他們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在心中構建自我認同的世界。但往往他們的判斷基準本身就很曖昧,從成年人看來非常扭曲,看起來很滑稽,是其特徵。

更進一步的,陷入對生死、宇宙、自己、他人和身邊的事物的存在的片面苦思之中,對政治、社會的骯髒進行想當然的批判,還有裝不良的,或許有過偉大的計劃想改變身邊的事物,結果什麼行動都沒有,最終就這樣收斂了。這種性質也算是中二病的病狀。

對外界的看法不一定轉為實際行動,甚至很多人掩藏起來,但內心活動很豐富:幻想以自己為主角的故事、美化的經歷、了不起的表現;樂於獲得贊同,對反對者感到煩躁、厭惡,歸納為不理解;遇到社交上的挫折時從對方缺點上獲得心理平衡,有時會幻想出超越客觀實際的情況來比如外界都是黑的。

基本上中二病只是在第二次性徵期中的自我過於發達。“和別人不同的自己”,“已經不是孩子的自己”,“不是骯髒大人的自己”,是對於他人過於強調自己,自我意識過剩,很有個性並且樂於表現自己有個性,這也是大部分人都會走過的路。

很多成年人對此反感,原因正是他們也經歷過類似的時期:小時候也以為自己是與眾不同的,放個屁都與別人不同,長大後才知道自己在社會大眾裡不過滄海一慄。但這種需要時間才能證實的世界是無法跨年齡溝通的。

【病例介紹】

以下示例只是中二“有可能存在的現象”,而不是“存在即中

中二病二”,而且是日本的,與中國不同。也刪去最後幾條實在苛刻的。

1、伊集院光在自己廣播節目中將以下言行作為中二病的:

·“因數分解有什麼用啊?”

·“大人是骯髒的”

·開始尋找真正的朋友

·對母親發怒“尊重一下我的隱私”

·吃飯後,毫無目的的在夜晚的街頭徘徊

·突然開始穿西裝,用定型gel

&np(漫畫雜誌)》這種雜誌我已經不看了”,又開始看《青年jump(同一出版社面向更高年齡層的漫畫雜誌)》

·對於擁有愛情動作片的事感到很自滿

·突然開始評價拉麵好吃或不好吃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