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姚半城 (1 / 3)

鉅野有好幾個姚樓和姚莊:南姚樓,東北姚樓,葡萄架姚樓,大義奚閣姚樓,城北大姚莊,牌坊姚莊。城角姚樓在鉅野城東南,離縣城二里半地,那裡出了不少當官的。

以前,鉅野有個順口溜:

堌堆廟兩頭尖,

往前走走是東關;

東關好宰羊,

往前再走萬家堂;

萬家堂好剝牛,

往前再走姚家樓;

姚家樓頂子多,

往前再走糞箕子窩。

清朝官帽上都有個大頂子,姚樓頂子多到啥程度?光是七品以上大印,城角姚樓有三十二塊。明清時候,姚家當過七品以上官的有一百多位,文官當過翰林,武將當過統領。

過了城角姚樓,前面就是種地的人家。種地的人家,哪家都有幾個糞箕子。人們扛糞箕子出去,看見糞撿糞,看見柴火撿柴火,很少扛著空糞箕子回家的。南鄉莊裡,編糞箕子賣的人家也多。

姚家始祖叫姚清。元末明初,鉅野遭水災,水好幾丈深,沒剩啥人,官府從外省遷民,遷民多數是山西洪洞人。姚清從河南陝州遷來,他挑著挑子,先在老莊落腳,老莊那時候四外長茅草,兔子不拉屎。

姚清有個手藝,他會鋦盆鋦碗鋦大缸。幹這行的,在俺那兒叫小咕嚕子。冬天沒農活兒了,他挑起小咕嚕挑子往南走,就串南邊幾個莊,一天來回兩趟。走得時間長了,茅草窠裡走出一條小道,明晃晃的。

這天,吃完早飯,姚清挑著挑子出門,在小道上踢到個東西,低頭一看,是個紅綢子布包。他想:裡邊準是值錢東西,丟東西的準著急。那天,他哪兒都沒去,就在小道上等。

眼瞅著太陽要落山了,來了一個老頭,一邊走道,一邊東瞅西看。

姚清問:“你找啥?”

來人說:“俺找包。”

姚清把紅包從懷裡掏出來:“是這個吧?”來人說:“是。”

姚清把紅包還給人家:“你咋才來呀?俺在這兒等你一天了。”

來人說:“一看你就是個忠厚人。俺是看風水的,沒啥送你,幫你看個墳塋地吧。”他四下看了看,“等你百年之後,拾紅包的地方,就是你的座位,千萬記著。”

老頭說完走了,姚清在這個地方做了記號。

兒子從義、從善長大以後,姚清跟他們說了這個事:“等爹死後,就把爹埋到那裡。”

孩子們問:“爹,那個紅包裡包的啥東西?”

姚清說:“不知道。哪能隨便看人家的東西?”

這塊地在城南老莊南邊,是傅家的地,傅家和姚家是表親。姚清跟傅家說了這事,傅家表弟說:“咱家地多,這塊地就送給你吧。”

姚清死後,孩子們把他埋在拾紅綢子布包的地方,從那以後,姚家人旺家起。

這是姚家祖輩留下的傳說。也有人問,這是真的嗎?傳說傳說,越傳越多;是真是假,誰也不知道。

從善當兵,在河北任丘落腳。城角姚家都是從義的後人。

姚家第三世有景方、景原,他倆各生三子。長支遇、恭、賜,是前門三支;二支讓、泰、文,是後門三支。各支都人丁興旺。姚家重耕讀,從四世祖恭爺當河南獲嘉縣令,後輩當官的越來越多。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