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為「零六」的《環太平洋》宇宙,在得知千瘡之子軍團需要調遣六支連隊,並分別前往六個不同的宇宙後,立刻進入了全面“動員”的狀態。
從距離地表約有兩萬公里的位置,朝零六地球望去,能夠直接觀察到這顆原本因外星勢力入侵,導致被汙染到極點,對人類環境極其惡劣的母星,已然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
雖說地表仍被較為濃厚的大氣層覆蓋,但是透過雲層,代表希望與生機的藍色與綠色,正試圖重新遍佈整個零六地球。
陸地不再如從前那般乾涸和貧瘠。
靠近南方的廣闊區域被草原與森林覆蓋,再度充滿了生機。
往日被酸雨侵蝕的河流逐漸清澈,海洋對比空間門開啟前,也從渾濁不堪的灰色轉變為深邃的幽藍,隱約閃爍著寧靜的光澤。
在這一生態重建的環節中,南極洲最為引人注目。
原本覆蓋著無盡冰原的南極,已然成為一片真正的“綠洲”
淡水湖泊星羅棋佈,茂密的林地延展到地平線盡頭,甚至還有遼闊的草原
等等一切的改善,得益於數臺大氣環境處理器的全功率運轉。
加之工程部的工程師們,還部署了各種先進裝置,處理空氣、水源中的汙染物,調節各類資源,修復受損的地殼,零六地球最終得以從曾經的“煉獄”狀態中復甦。
當然了,用肉眼直觀的話,是無法觀察到宛若水晶牡丹模樣的純淨之花。
它們同樣是改造、修復零六地球的“功臣”。
除了大型裝置外,不計其數的機器人也在各地默默運作,共同構築起了新的生態迴圈系統。
如今的零六地球,不再是戰後滿目瘡痍的廢土,反而是一顆孕育生機的星球。
若是稍微靠近地表進行觀察,便能清晰看到原秘魯地區的陸地,更是被真正的“鋼鐵叢林”覆蓋。
密集的機械裝置和工廠遍佈大地,構成一幅壯觀的工業景象,即使在大氣層外,也能直接看到這些廠區錯落有致、層次分明。
各類工業設施正高效有序的執行著,機械臂和自動化裝置來回穿梭,生產線上光芒閃爍,表明這個本是“荒廢”、“煉獄”模樣的人類母星,已徹底轉變為帝國的堅實後盾。
而在這一片繁榮的“工業叢林”中,最為引人注目的,便是原利馬市建立的“前線基地”,它不僅是戰略中心,還是重要的交通樞紐。
畢竟連通主宇宙的空間門,就坐落在利馬市的中央。
自從馬格努斯和千瘡之子軍團,“繼承”了零六宇宙的重工業體系後,便使得這裡成為了帝國的工業中心之一,生產規模僅次於主宇宙火星,幾乎達到了“鑄造世界”的標準。
千瘡之子軍團在這片土地上“深耕細作”,將當地與各個宇宙的資源,以及與帝國技術結合,極大的提升了生產效率。
並且,泰坦計劃也在《哥斯拉:怪獸行星》的宇宙中得以驗證。
獲取實戰資料的第一時間,「零六鑄造廠」就迅速投入到了對泰坦機體的改進,同時進一步推進了「騎士」專案的開發和完善。
所謂的“騎士”,實為泰坦的精簡版本。
雖然火力稍弱、裝甲更薄、體型相對較小,但卻更具機動性。
騎士機體高約二十米,與傳統的戰鬥機甲,如獨眼巨人和AMP機甲相比,具備強悍的武裝能力。
可搭載導彈發射系統、高斯炮、電漿炮,以及多種小口徑艦載武器,靈活應對不同戰場環境的需求。
騎士與泰坦均採用了意識傳輸技術,駕駛員無需直接進入機體內,而是透過意識連結遠端控制機甲。
這不僅確保了駕駛員不會受到通訊干擾或環境遮蔽,甚至在戰場條件嚴峻的情況下,仍然能夠保持對機甲的精準操控。
這使得成功登入軍團戰艦的泰坦與騎士,可以配備一次性的隔熱板,配合阿斯塔特、地獄傘兵同步向地表實施空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