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們等級提升到50級之後,能夠學習的技能數量驟然下降。
但與此同時,根據之前所走的技能路線不同,高度特化後的技能威力也更上了一層樓。
和之前的技能一樣,玩家們施放消耗依然由西維負擔。
雖說現在因為人少還沒什麼問題,但玩家們的總體等級肯定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步上升。
當越來越多的玩家透過日積月累步入五十級的門檻後,這些高階技能的施放需求肯定會大量榨取西維的神力。
老實說,西維有點吃不消……
但作為神明,他又不可能向自己的信徒哭喊:“別再打啦,我真的一滴都沒有了!”
於是為了不讓自己在日後被榨成球幹,他決定在玩家五十級以後的技能上附加一些額外的要求,那就是需要消耗‘耀晶’,用耀晶中蘊含的能量來填補技能的消耗。
因為根據職業不同,需求的耀晶顏色也有不同,所以五十級以後的大招也被玩家們統稱為有色技。
原本西維以為這種改動會引發玩家的不滿。
畢竟以前釋放技能除了藍條之外,都不需要消耗什麼,而藍條也能隨著時間自己慢慢恢復,可以說是非常白嫖了。
眾所周知,白嫖一時爽,一直白嫖一直爽。
但玩家們對此卻意外的非常理解,甚至還覺得遊戲之神一如既往的良心。
原因倒也不難猜,幸福感都是比出來的,就是比爛而已。
其他神明雖然也會回應自己的信徒,賜予一部分的力量,以此來形成所謂的‘神術’體系,但即便是簡單的神術都需要對應的咒語、手勢或符文。
一旦涉及到更加強大的神術,那一個祭壇肯定是少不了的,還需要對應的獻祭品,儀式的步驟也得嚴格按照規定來執行——順帶一提,這類規定都是神明透過託夢或神諭傳達的。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時候告訴城衛兵城裡有鞋教徒,他們第一個反應就是去找鞋教徒用的祭壇:因為人是活的能跑,而祭壇即便是用外力摧毀,也能透過留下的痕跡看出蛛絲馬跡。
至於為啥神明要這麼折騰自己的信徒,這自然不是吃飽了沒事幹想要看猴戲之類的理由。
維繫信徒與神明之間的力量是‘信仰’,神明想要回饋自己的信徒,也得在對方進行祈禱,建立起信仰的紐帶之後才行。
但問題是神明的思維頻寬是有極限的,當所有信徒一同向神明祈禱,雖然能夠收穫到大量信仰之力,可也會令神明困擾於無數繁雜的願望。
所以實際上除了少數特例之外,絕大多數的神明都處於一種閉目塞聽的狀態下,為的就是不想聽到自己信徒糟心的祈禱。
可這樣一來就又有了新問題,如果信徒們急需自己的幫助,自己閉目塞聽又無法接收到對方的祈禱該怎麼辦呢?
所以就誕生了‘儀式’。
如果用更加簡單易懂的例子來打比方的話:這一切有點類似於收音機。
信徒們平時在祈禱中許下的願望就類似於雜亂無章的噪音公放,會被神明們全部遮蔽掉。
如果信徒想要達成某種目的,就必須透過特定的儀式,將自己放出的資訊調到一定的頻道,而只聽那個頻道的對應神明在接收到之後,會核實一下對面是不是自己的信徒,如果沒有什麼問題,就會用神力反饋對方,令其完成對應的神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