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武點了點頭,回答道:“小名單還得等培訓結束後,看情況再定。”
“嗯嗯,還是你做事穩妥。”
丁自貴了然地點點頭,唸叨著說道:“701團隊的事算是圓滿解決了,杜主任在飯桌上也提及了這件事,李主任扯過去了。”
李學武沒聽明白他想要說什麼,所以見他東一耙子西一掃帚的,也沒說話,聽他講。
“前幾天飛行器專案組的上官琪組長找到我,想要一批宿舍。”
丁自貴苦笑了一聲,看著李學武說道:“強支應開,總算是給湊齊了。”
“主要是701團隊的專家及其家屬。”
李學武解釋了一句,隨後頓了頓,又補充道:“我跟李主任提過這件事,生態工業區第一批住宅樓,是要先分給專家的。”
“嗯嗯,我明白——”
丁自貴點頭認同道:“咱們廠能有今天的發展和十足的進步,就是以科學發展為生產力。”
“所以重視科學,要從關心和照顧科研力量的角度出發,谷副主任也強調了這一點。”
谷維潔是負責技術力量引援的負責人,廠裡諸多專家都是透過她運作過來的。
紅星廠引進專家有幾個基本待遇,除了保留原技術等級和基本待遇外,也包含了家屬安置。
也就是說,給房子住。
簡單粗暴,專家可以把父母、配偶以及未成年、未參加工作的子女帶來。
已經參加工作,本著自願的原則進行安置。
也就是說,有工作的子女願意跟著來,廠裡一樣會安置工作,不過需要考試和能力評估。
現在這兩年形勢有些嚴峻,專業技術人才和科學人才受重視程度急劇下降。
反觀紅星廠,已經成為了人才旋渦,專家和人才都是有同學和老師的。
透過寫信和介紹,越來越多的人才湧入紅星廠,形成了虹吸效應。
在這裡,人才是受重視的,科學氛圍是積極向上的,人身安全是有保障的。
為了讓科研人才沒有後顧之憂,生態工業區居民區的設計過程中,李學武特別要求工程處,要規劃出一片專家樓。
平米數在100平往上,樓群要多,因為亮馬河生態工業區未來的規劃之一就是科技。
科技人才自然要住在這裡,生活在這裡,工作在這裡。
丁自貴跟他講宿舍樓的事,李學武聽出了一些苗頭,所以很直白地表達了自己的意思。
不要跟我講人情,我搞人才引進,搞技術開發,也是為了紅星廠。
讓你給專家安排宿舍樓,也是你的工作和責任。
我李學武可沒在這裡面得什麼好處,你跟我要什麼人情債啊。
機關裡講話就是這樣,不先說事,而是扯一圈,最後落在人情上。
我幫過你是吧,現在我說一個,你是不是也得幫幫我了?
見李學武這麼說,丁自貴的臉色就是一僵,不過還是很快緩和了。
李學武的脾氣秉性廠里人都知道,說大公無私有點絕對了,但也差不多。
這人很奇怪啊,廠裡的便宜一點不佔,分毫不取。
人事安排上,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
你說他辦事狠絕,不講人情,可就是沒有攻訐他的,鐵刺蝟一般。
不過他跟李學武提的這件事,不算私事,也不算討他的人情違規違紀啥的。
所以李學武這麼說了,他也沒在意,索性把話說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