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區的主幹道寬闊,門市部眾多,供銷的商品種類也多,才沒有出現擁擠的狀況。
人事變革的初期,從車間下來好些個不適應勞動生產的女同志,有一部分考慮身體條件,被調劑到了服務處。
服務處本來人數就多,在接收了這些人以後,還能有序地做好安置工作,除了廠裡新增了諸多分廠,亟待用工外,這服務供銷處便是人力消耗和安置的重點專案。
瓜果蔬菜、海鮮肉食、鍋碗瓢盆、乾果乾貨等等。
有廠裡自己產的,也有供應鏈供應的,還有特殊渠道進口的。
雖然在全品類上不如一般的供銷社,但要論供應量,那絕對要吊打所有供銷社的。
以前供應鏈專線只有一條,每個月一趟,後來有了兩條,再後來兩條冷凍專線每天都在路上,源源不斷地從全國辦事處所在地帶回來特產。
資源多了,人也多了,但資源品類和數量的增長蓋過了職工數量的提升,紅星廠職工的幸福指數也就直線上升了。
說現在年輕人鬧的厲害,打架鬥毆的事時有發生。
可你看看老李,他真的害怕廠裡職工打架嗎?
不,他不怕,他只是不想因為這種腌臢事影響了紅星廠得之不易的發展形勢。
在確定這些年輕人的衝動並未給紅星廠帶來什麼負面影響,且保衛組控制得當,這把火沒有燒到紅星廠,他也就不在意了,甚至都不管了。
為什麼?
因為大勢所趨,外面的形勢很複雜,廠裡的形勢很穩定。
其他企業正面臨著管委會構架的組合和磨合難題,但在紅星廠沒有任何亂的跡象。
外面風風火火搞的大學習活動,在廠裡基本上實現正規化、組織化、程式化了。
該學習學習,該生產生產,只要別影響了生活。
在紅星廠,正因為福利待遇有保障,職工生活水平高,所以才沒有人搞事情。
那些青工完全是頭腦發熱,在其他人看來就是沒長腦子,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去參加什麼打架的活動。
從最開始的那一批,到現在,一個不落,只要參與了的,無論是動沒動手,一律按組織程式執行開除手續。
涉及到的任何人,沒有任何可商量的餘地,誰來求情都不好使,指定是掃地出門。
保衛組已經有了十足的處理經驗,在完善廠區保衛和主要職工居住區保衛工作的同時,也加強了與分局之間的合作,對重點人員進行了監控。
機關人事變革,一大批老科員從崗位上調整到了基礎管理崗位上,主抓思想教育工作,專盯青工思想培養建設。
以前的思想教育歸車間書記或者正治組長管,他們都是老同事,甚至是老鄰居了。
那些青工拿他們說話當放屁一樣,嘻嘻哈哈不當回事。
可機關下來的這些人不慣著他們,思想教育工作一到崗就抓了起來,連車間主任都得參與學習,不然等著挨處分。
思想學習筆記、思想動態彙報、組織文章學習等等,每天都有學習任務下發。
這項工作還就是針對青工的,有家有口的老職工基本上不用參與,只需要完成基礎學習,唯獨剛剛參加工作沒幾年的青年工人,必須參加學習。
車間主任、段長、組長起模範帶頭作用,學習成績優秀,思想工作紮實,管理工作到位,在出現治安問題時,是可以減免行政處罰的。
這也是保衛組在處理了三批車間管理幹部之後,對管理責任處罰做出的一個調整。
負責組織和生產工作的領導找李學武談話,治安管理不能把所有的車間主任換一茬。
該有的責任可以嚴查,但機率問題還是要照顧到的。
李學武是個硬脾氣,可也得考慮領導的意見。
所以拐了個彎兒,只要透過監察部門的調查,在思想和管理工作中沒有缺失,那就免責。
不是不給他們機會,喊著不會的,已經安排思想教育經驗豐富的老科員下去傳幫帶了,你要是再喊冤就不行了。
車間主任知道這是保衛組,是李學武最後的底線了。
所以他們也發了狠,在車間裡罵了娘。
也甭管什麼老關係、老同事,更別說老朋友、老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