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鬧了,踩縫紉機的那些人是在給誰幹活?
當然,當然,你會說他們是在給監所幹活。
但是!在這一套系統框架下,監所在給誰服務和幹活?
不過,在李學武設計的這套構連體系中,監所雖然實際上是在給回收站工作,可是以合作的方式進行的。
回收站更像是一個貿易公司,不生產任何商品,只做各種商品的搬運工。
監所方向合作的單位有以東城一監所和西城三監所為代表的城市監所管理單位,也有茶澱那樣的農場監所管理單位。
農牧林漁業方向合作的單位主要是紅星村、衛三團墾區以及邊疆農牧墾區、東北農牧墾區以及津門水產公司。
工業方向合作的單位主要是以紅星廠為核心的聯合工業單位。
分銷和經銷方向就複雜了,畢竟各地的辦事處經營環境不同。
這也是李學武慎重發展回收站分站點的顧慮。
分支機構建設工作日趨完善,既想要低調行事,又想要貿易間連線,只能構建貿易供應鏈體系。
也就是隱身於紅星廠供應鏈體系下的產物。
比如,海產品供應鏈。
既然都能從海產品上做文章,打通供銷關節,牛羊肉以及各種農副產品就不能嗎?
相比於海產品苛刻的儲存條件,其他產品更有貿易優勢。
海產品供應鏈系統僅僅是李學武做的一個實驗。
未來,隱身於該體系下,由吳淑萍建立並掌管這一供應體系。
當然了,為了安全起見,貿易鏈不對私,以內部供應為主。
也就是說,邊疆的牛羊肉,套著紅星廠貿易鏈轉移至鋼城,經李文彪提貨後分銷給各個單位。
這本來就是計劃經濟外的貿易活動,自然沒有再往下經營的資質。
所以,購買了這些商品的單位或用於食堂消耗,或用於內部福利購銷。
如果沒覺得這套系統有多先進,或者具象化,想想八十年代工廠工人領回家的各種特產是哪來的。
能確定的說,這裡部分一定是有功效渠道供應的。
但是,絕大部分都是單位之間“交流”的,沒有計稅一說,更無購銷記錄。
那有人問了,為啥有的廠福利品多種多樣,天南海北,有的廠則是帶魚、蘋果和粉條年年老一套?
很簡單,這些工廠沒有方便的福利品採購和貿易渠道。
廠裡下屬農場,或者左近農場和農村產什麼,就發什麼。
李學武構建的這個系統,就是為了幫助這些工廠解決選購難,採購難的問題。
真正地做到了天南海北各種特產任你選,只要你想要的,只要我能搞得到的,都能完成購銷。
你要說我廠裡產品先進,質量優秀,能不能用產品換福利品?
可以,回收站會幫你接觸紅星廠貿易管理中心,嘗試把這些產品放進去,換成福利品出來。
如果沒有拳頭產品,只用現金採購,那就省事了,直接透過經銷渠道就能完成貿易。
似是擁有紅星廠辦事處的城市,這裡的企業要採購福利品,都能送貨上門。
得力於近半年來,京城火車站三產,貨物運輸站的大力發展,貿易量穩步提升,運輸盈利喜人,京城火車站在四月份就已經提出了再合作。
合作的方式以增添貨物運輸站點、在其他主要城市協調建設鐵路貨物運輸站點等,繼續加強貨物運輸產業。
這裡講的不是鐵路運輸,也不是個人郵寄或者物流。
而是供應和服務於紅星廠貿易管理中心,以及紅星廠在各主要城市辦事處的網點型機構。
也正是紅星貿易管理中心協調各聯合貿易單位產品互換貿易,以及供應鏈系統採購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