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八千多人的勞動隊加入,這個時候的人幹活都肯賣力氣,所以建設速度一下子就提升起來了。
按照正常的工期預算,造船廠基礎建設工程至少要到今年的九月份才能竣工。
但現在才五月份,也就是說,整體工期雖然有施工和建築機械的大面積使用的因素,可提前了四個月,還是能看出人多力量大啊。
當初甩下這些人用火車運送去營城和鋼城的時候,紅星廠可是費了好大的力氣才協調開。
現在實際的效果顯現出來了,這些人在後期的基礎工程建設中能發揮出多少力量真是讓李學武拭目以待了。
機械早就運抵營城,該進車間的進車間,該上船塢的上船塢,現在基礎建設竣工,下一步就是除錯和安裝機械,進行後續工作。
在這期間,建築隊不會停工,繼續搶工期,在上秋封凍以前將受溫度影響的工程再進一步推進。
包括新建專案的地基工程、新的船塢等等,活總是忙不過來。
李學武在京城,坐鎮紅星廠,自然是不用替徐斯年操心如何施工和管理造船廠的問題。
他協調給工程師和委辦人員的是工程工作,也是人事工作。
李懷德找的關係,託到了一機部,要從江南造船廠交流一些人來,幫助營城造船廠造大貨船。
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船東風號就是江南造船廠負責製造施工的。
創造了120多天完成從下料到試航的所有施工工藝和程式。
四個月造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船,是西方世界造船廠的製造標準,甚至要超過大多數造船廠。
當然,你可以說江南造船廠集中了全國的優秀力量,這艘東風號是爭氣船,是面子船。
但不可否認的是,從東風號開始,中國就有了製造萬噸級貨船的能力和技術。
總要走出第一步,才能知道未來會遇到多少困難。
四百多項新技術,是邊施工邊摸索出來的寶貴經驗和財富。
紅星廠拿出了自己的特種鋼材冶煉金屬,以及紅星造船廠壓箱底的技術,跟對方換了造大船的技術。
雙方算得上是公平交易,各取所需。
雖然造出了第一艘萬噸級貨船,但江南造船廠隨後並沒有陸續開展大型船舶製造的工程。
之所以稱之為工程,概因為萬噸級遠洋貨船在目前的製造業領域就是工程級別的目標。
紅星廠也是因為有法國人給技術,給裝置,還要拿貨船抵補償貿易的賬單,所以才選擇上馬的。
不然按照李學武的計劃,萬噸級貨船至少要在五年後,甚至八年後才敢想,才敢幹。
說一個最簡單的資料,萬噸級遠洋貨船的主發動機需要將近九千匹馬力的低速柴油發動機。
光是這樣一臺發動機就有四百噸重,比火車頭都要大。
紅星廠根本沒有這樣的發動機生產技術,這玩意兒可跟拖拉機的發動機不一樣,說自己搞就能搞。
就算是紅星廠搞的那臺威利斯發動機,都已經落後多少年了,可也是吃了整整一年才吃透技術。
紅星廠的科研所裡有的是大拿,華清以及很多大學的專家級教授都被李懷德劃拉過來了。
也正是目前的教學環境不穩定,生產環境同樣有所特殊。
所以江南造船廠才同意以人才換技術,答應協調給營城造船廠支援一批造船專業技術人才。
不算營城造船廠本身有的技術人員,華清大學有一部分動力學
和船舶製造專家也在營城工作。
現在再協調來一部分有著大船製造經驗的專家,相信營城造船廠第一艘萬噸級貨船生產計劃會走的順利很多。
這裡不得不說一下,法國佬的謹慎和唯利是圖。
人家的態度很是明確,投資你是看好你在國際市場上的生產能力,也就是所謂的低成本生產。
可以給你技術,給你生產裝置,但絕對不會給你先進的研發技術和能力,就是沒有發育能力的糧食,人家要保本。
一個大合同框架下包含了很多合作專案和細節,技術和裝置的投入成本人家要在短期內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