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5章 挺好的 (3 / 8)

但是,這一專案的最終落定,或者說是成功的那一天必定是要在李副廠長將所有的網路編織完成之後。

生產基地是李學武給李懷德提供的思路,用來培養和鍛鍊屬於他這一系的幹部的,

網羅人才,鍛鍊隊伍,提升素質的平臺,更是把控未來,實現戰鬥力的臺階。

但只能說兩人的意圖太過於明顯了,這個平臺也太容易引起爭端了。

無論是楊元松或者是楊鳳山,都不希望這種能夠產生大量不穩定因素的平臺掌握在李懷德的手中。

不,應該說是所有的廠領導班子成員都不希望這個平臺掌握在一個副廠長的手中。

並不是說他們嫉賢妒能,也不是楊元松和楊鳳山沒有容人之量。

而是遊戲的盤子就這麼大,突然出現一個要加裝外掛的人,他們怎麼可能同意。

影響軋鋼廠正治生態平衡會引起一系列的動盪,就像現在的工作組進駐一樣。

任何對軋鋼廠權利的改變和分割都必然帶來不穩定的因素。

年中會議和年終會議是軋鋼廠班子對這種動盪最大的容忍了,軋鋼廠不能,也經受不起更大的變化了。

從工作組在進駐軋鋼廠以後一系列對主要負責人權利的謀劃動作後所遭遇的反饋和對抗就能看得出,這些人對於穩定的需要有多麼的強烈。

聯合企業的專案從一開始就被班子成員所矚目,下面的人看到的是聯合企業能提供的崗位和機遇,班子成員看重的則是這個專案背後的深遠影響。

誰掌握了聯合企業,誰就掌握了軋鋼廠的未來。

所以,聯合企業不能被一個人,或者一系所掌握。

現在聯合企業還在籌備階段,但是籌備辦公室裡就已經被安排了各個部門的人。

說是協調需要,但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在提前佔位置。

聯合企業管理部門,以及各分廠的管理都是會優先從籌備辦公室裡選任。

公了說,他們更瞭解聯合企業,從籌備到生產,他們是經歷者,有著先天的優勢。

私了說,這些人有著各自背景和支援,同管理處的人更加的熟悉,組織工作也更方便,甚至就是他們以前部門劃轉過來的專案。

別看景玉農現在把持著聯合企業的籌備與建設,真正到了分蛋糕的時候,她能留下五分之一就算是大勝利了。

當然了,這並不妨礙她對聯合企業的延伸管理,沒有人規定一個幹部的屬性。

在管理屬性上,只要到了聯合企業,只要她還是聯合企業的負責人,那麼就得歸她管,聽她的意見。

所以楊鳳山是將這個屬於李懷德的專案拿出來,交給景玉農,任由這個專案命運多舛也沒什麼意見。

從最初的不看好,到現在的不得不伸手,以及未來的展望,他都持保守態度。

即便是做成了,那也是大家一起分擔責任,承擔壓力,不會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

楊鳳山的這種意見和部署是得到了楊元松的同意和支援的,所有班子成員都贊成的,李懷德能怎麼著?

所以李懷德也是在經過這種一人對抗所有的無奈過後,選擇了合作和分化、拉攏等手段。

與谷維潔合作,將居民區專案讓給谷維潔,也讓讜委直接參與了廠辦這邊的業務。

當然了,這個業務是具體的專案,有限制的,也是有困難的,不然他的做法同樣會引起楊鳳山等人的不滿。

這一招直接打在了楊鳳山和楊元松協作的軟肋上,讓這種因為他而出現的默契又增添了一份不確定。

而隨後李學武在生產管理處和技術處的所做所為詮釋了什麼叫做的分而化之,消弭對方實力於無形。

也讓聶成林體會到了什麼叫做釜底抽薪,眾叛親離。

楊鳳山至今仍然不理解鄺玉生和夏中全的腦子裡都在想些什麼。

也不明白聶成林是如何讓保留地的兩個生產單位走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如果說單純的利誘,讓鄺玉生和夏中全違背了思想和紀律也行,可紀律檢查所得,兩人均沒有在與保衛處的合作專案中獲利。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