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喜歡的沒當年那麼厲害,玩的也沒當年那麼瘋狂,只當個消遣。
這消遣用的就是小錢了,蟈蟈和油葫蘆叫的好聽,年輕人和小孩子都喜歡。
那時候的人都是喜歡把蟈蟈籠子揣袖子裡,走路、睡覺或者見朋友喝茶的時候就玩兒這個,當響聽。
蛐蛐則是有專門的把玩件裝著,有陶瓷的、葫蘆的,鬥蛐蛐的時候會從那小瓶子裡放出來,在一個專門的“鬥獸場”裡鬥,一大堆腦袋圍著就喜歡看這玩意。
還別說,李學武當年賣過的無敵鐵甲大姜軍、黑太歲、紅袍大聖等等不要太多。
後來那處院子被翻的找不著好的了,李學武就帶著小夥伴出城去找。
那時候都說蘇家坨的“伏地兒蛐蛐”和福壽嶺的“青麻頭”為佳,但這兩個地方太遠了,李學武他們的活動範圍最多也就剛過護城河。
過了護城河外就有很多墳圈子,晚上去墳圈子抓蛐蛐是一絕。
墳圈子的蛐蛐特別的黑,也特別的鬥狠,賣相好,價格也高。
雖然“產地”有點兒陰暗,不過李學武在大姥那學會了包裝,也在小販那學會了啥叫忽悠。
因為小販在他們那收的蛐蛐到了市場上都說是蘇家坨的,李學武也這麼幹,逮著了看看品相能往哪邊靠就往哪邊靠,多賣五分是五分。
老彪子幾人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信服李學武的,知道跟著大哥一起混有冰棒吃。
李學武也是在那個時候學會了團結就是力量,和分享就是獲得的道理。
大半夜的從家裡溜出來,跑那麼遠去抓蛐蛐,他自己一個人怎麼的都有些膽突。
但是五六個孩子一起去就不怕了,有手電的帶手電,沒手電的帶燈籠。
蛐蛐沒少抓,膽子也練大了,倒是不知道嚇壞了多少從墳圈子路過的行人。
當李學武一邊開車,一邊把小時候的這些事情講給顧寧聽的時候,不知不覺已經到了那處舊貨市場。
“你小時候可真淘啊~”
顧寧見著李學武把車靠邊停了,也是不由得感慨了一句。
李學武卻是拔了車鑰匙笑著道:“這有啥,等晚上我給你講講我們在墳圈子累的睡著了的故事”。
顧寧知道李學武就是在嚇唬自己,可她還會怕這個?
“有太平間的故事好聽嗎?”
“額……”
李學武也是忘了,自己媳婦兒也是個人狠話不多的主兒。
“你是個狠人啊~”
“噗~”
兩人相視一笑,下了車,順著人流便往舊貨市場裡面走去。
這裡也沒怎麼變樣,就是人們穿的變好了,精神狀態也好了。
路兩旁賣的還是那些破舊玩意兒,都是捨不得丟委託商店,或者委託商店不收的那些破爛。
所以這邊有的人也稱呼為破爛市兒。
水缸、炕蓆、火爐子,罈子、罐子、舊飯碗,反正是日用的雜貨啥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這裡買不著的。
這裡還有些手藝人,趁著下班後偷偷過來擺攤,不明著喊,只擺幾樣東西,就跟賣舊貨的一樣,其實他們是幹手藝的。
比如修鋼筆的、絞臉的、鋦盆鋦碗的、戧刀磨剪子的,剃頭的、補鍋的、彈棉花和修鞋的,還有拿著小鑿子刻印的。
顧寧好像進了大觀園的劉姥姥,看哪哪兒新奇,她是從來沒有來過這種地方的。
狹窄逼仄,道路不是那麼整潔平整,這裡的人也都是四九城最普通,也是生活最拮据的那群人。
李學武和顧寧的穿著雖然不算是來邊最顯眼的,但也很突出,有些人會用著茫然或者疑惑的目光看向兩人。
李學武和顧寧都是心大的,怡然自得,並沒有在意這些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