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武已經把那些船吃進去了,總得給人家一個交代。
向允年是明確說了的,他不要這些東西,只要人。
但人不是也得有個物兒來定案子嘛,所以李學武也得給向允年想到了。
“向處”
李學武轉頭對著向允年說道:“案子走到現在,您也知道咱們不可能在這兒細摳,對吧,抓大方向,細枝末節我看鋼城的同志還是可以信任的”。
這意思向允年聽得懂,無非是將大廳裡的那些人安撫下去,總不好把所有人都得罪了。
雖然他是來查這個案子的,但也要顧及很多,總不好啥樣的都算上,倒是不給人家留一點兒面子了,激起來的矛盾影響團結。
李學武話裡隱藏的意思還一個,那就是這些企業的幹部,作為姬衛東的談判籌碼,可能一些人要交給各自的單位去處理。
當然了,相關的追繳工作也是交給相關的單位,而姬衛東只需要判斷一個大致的數目,在談判的時候加在這些物資裡面就是了。
審訊就已經讓大家筋疲力盡了,要是一家一家的去追繳,那還不得把人累死啊。
所以,抓大放小,鬆緊結合,給了鋼城面子,又落了實惠,也讓這些企業不至於太難看。
即使他們把所有工作都做了,也不見得能在上面落下什麼好來,倒是會得一個得理不饒人的名聲。
李學武的話一說完,無論是姬衛東,或者是向允年,都在各自的心裡暗自思量了起來。
權衡利弊後,兩人都覺得李學武的意見是可行的,也是當前形勢下必要的。
說姬衛東著急回京,其實向允年更著急。
三人既然目標是一致的,那具體的行事就簡單了很多。
向允年也有自己的條件,那便是即使要將那些人交給各自的單位,也得等他們把所有的證據鏈固定好了,資料做完的。
這李學武當然贊成,畢竟姬衛東跟各個單位談追繳的數額還是要以向允年的審訊
工作為基礎的
三人的配合可以說得上是相輔相成的,誰都離不開誰,誰也不會吃了虧。
尤其是談到最後,李學武提出在追繳和倉庫的處理上,拿出五分之一交給向允年。
無論是作為辦案經費也好,算作相關人員的出差補助也罷,李學武都不管他。
怎麼分配和使用都由向允年自己做主,哪怕是他都自己拿了,跟李學武他們也沒關係。
剩下的,除去給分局和鍊鋼廠保衛處的補助外,暫且都由調查部來收繳。
其實姬衛東獲得調查部支援的原因也在於此,一趟邊疆就將那些人的思想和格局開啟了。
辦案沒錢可不成,辦不成事情就沒有進步的空間了。
所以有能力辦案,又有能力搞經費的姬衛東特別受領導待見。
其在鋼城上躥下跳的,卻是沒人來給他穿小鞋,全是那些人在頂著。
其實李學武更想要那些物資,但他沒辦法拿,更不能在調查部的嘴裡搶食吃。
這也是為啥他讓姬衛東儘量換成錢的原因,錢拎著就回去了。
是摔在領導的辦公桌上,還是甩領導臉上,全看姬衛東的尿性。
五分之四,夠姬衛東換個副處了,也不用老是眼氣李學武了。
李學武也不虧,畢竟他沒有在這邊露什麼臉,更沒有使什麼勁兒。
要說姬衛東一分錢不給他,他也沒啥可說的,畢竟這次的機會是人家姬衛東花一,千多塊錢買來的。
而李學武就是動了動嘴,讓聞三兒和張萬河來這邊幫忙了一個多月。
要是說到聞三兒,在這吃喝玩玩玩玩玩…………的,算賬的話,怕不是李學武還得倒找人家錢呢。
分局的特勤和鍊鋼廠的保衛不能算李學武的事兒,畢竟人家姬衛東大方的答應給任務補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