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沙器之從科員升副主任科員是不需要人事處副處長談話的。
但沙器之這個副主任科員是給李學武服務的,所以人事處副處長敖雨華算是給了李學武一個面子。
有人問了,副主任就是副主任,科員就是科員,副主任科員是什麼鬼?
其實跟古代的官吏勳制度有些相似,但不算完全一致,也是分三種,官、吏、勳。
在古代官有大小,吏和勳也是分大小的,但不是那麼的明顯,其中勳有點兒虛。
BR縣衙的皂吏一定比不上府衙的皂吏,意思差不多。
在建國後,關於在職幹部也分兩種,領導職務和非領導職務的。
例如沙器之,他的崗位是處長辦事員,可他的行政級別是二十五級,職務是科員。
他因為某些原因提升等級了,又不能更換崗位,沒有擔任領導職務的,比如副科長一類的,那麼他的什麼會提升呢?
答案是職務,崗位不變,還是李學武的辦事員,不過現在將要成為行政級別為二十四級的副主任科員了。
崗位不變,待遇變了,這也是對辦事人員的一種獎勵和提升。
畢竟單位就那麼幾個領導崗位,總不能大家都挪著屁股坐一下是吧。
所以,如果沙器之一直從事這種辦事人員的工作的話,那他在走完辦事員、科員,再到副主任科員後,理論上將能繼續提升至主任科員、副調研員、調研員、副巡視員、巡視員。
當然了軋鋼廠是司局級單位,沒有那麼多的職務可供升級,所有很多辦公室的同志都是熬到了主任科員就要退休了。
要不怎麼說大家都奔著領導崗位用勁呢。
那問了,沙器之以前算不算幹部?
算,一直都是,幹部不是領導,是比領導這個崗位名詞更大的範圍所指。
比如李學武,在入職的時候檔案標註的就是幹部崗。
啥意思?
意思就是李學武來了就是當幹部來的,不是工人身份,更不會去車間勞動。
如果李學武不爭氣,當一輩子保衛幹事崗位也是有可能的。
但他到退休,身份依舊是幹部。
再說個有意思的,比如一個人的職務很高,級別也很高,那他會不會沒有崗位呢?
有,很常見。
但這個時候是他最尷尬的時候,要麼上,要麼永遠這樣,要麼進去。
李學武知道,傻柱經常去服務的那個大領導就將面臨這種尷尬的場面。
那反過來問了,一個人職務很低,級別原來也很低,那他會不會崗位很高呢?
嘿嘿,還真有。
彆著急,馬上就有了,村幹部、售貨員、紡織工等等,都能當負縂裡。
所以跟古代官宦等級相對應的,官就代表崗位,吏則代表職務,勳則代表等級。
前文也說了,相似,不完全一致。
沙器之很感謝李學武的扶持和幫助,不能說在參加工作後到給李學武當辦事員這階段啥也沒學吧,但加起來都沒有這幾個月學的多是一定的。
而且這幾個月在李學武這兒他所學到的也不是前幾年能比擬的。
升級帶來的好處有很多,比如科室裡的同事可以管他叫沙副主任了。
如果明白事兒的直接會喊沙主任,或者年齡和資歷相差懸殊的也會叫領導。
還有就是工資提高了,二十五級三十七塊五毛錢,二十四級四十三塊錢。
每個月多五塊五,在這個時代代表什麼?
再有一個便是機會,副主任科員可以直接擔當領導職務,一般的可以直接接任副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