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是僱傭鏢局裡面的好手陪同。
他們現在算是舉家搬遷,南下港城是要過橋過海的,哪裡敢幾家就這麼啟程。
就算是他們都帶著功夫,可那都是抵不住特殊賊人的。
丁萬秋是四九城裡的老人兒了,見得世面也多,社會關係也處理的多,最重要的是會用熱傢伙。
南下他們也不是倉促行動,準備了有一段時間了,該有的都有。
所以丁萬秋是作為保鏢陪同他們一起南下的,只不過這趟鏢沒有酬勞而已。
丁萬秋此後連帶著李學武看了三家,從西什庫大街真如境衚衕往回看,基本上一條線,一直看到了雨兒衚衕。
這三處都是普通的二進院兒,雨兒衚衕的兩處院子還緊挨著,是陳和朱先生在住。
真如境那邊是馬先生在住。
院子跟先前趙先生的那處大差不二,李學武也都很給面子地沒有壓的太多。
定下的條件也是一樣,都是傢俱家用留下,財物行李可以帶走,一處兩根小黃魚。
因為有著丁萬秋在其中斡旋,把趙先生那邊的價格也告知了,所以這三家也都點頭同意了。
李學武相繼約好週一來人帶他們去辦理交換過戶手續。
從朱先生家裡出來,李學武看了看手上的時間,已經到了下班的點兒了。
身後朱於兩家人客氣著送了李學武和丁萬秋三人出來。
也是等了李學武的汽車離開後,這才回了院兒。
能這麼痛快達成交易,除了李學武的爽快外,也有時局動盪的原因。
這個月他們越發地覺得害怕,對南下的渴望日益迫切。
所以在李學武說出以金條進行結算的時候,他們思考了一陣便也就應了。
房子賣是不好賣的,不賣早晚得扔在這兒,到時候啥也得不著不說,耽誤了時間可能還就出不去了。
雖然賣了家產的幾家都是愁容滿面,但在內心還是落了一塊大石頭般的鬆了一口氣。
“最後這處是於先生的,上次要跟您表演的那個”
“呵呵,記得”
李學武怎麼不記得那老頭兒,挺有意思的。
瞧見自己不懂戲劇的時候不願意,瞧見自己要走更是要親自給自己表演。
“最後這處是在戲劇學院?”
“在對面兒”
丁萬秋解釋道:“於先生有大才,被聘為了戲劇學院的老師,除了登臺獻藝,基本上都忙於教學”。
說著話看向李學武解釋道:“你瞧見前四位的徒弟了嗎?”
“嗯?”
李學武開著車,沿著雨兒衚衕一直走,過了南鑼鼓巷便是東棉花衚衕了。
“徒弟怎麼了?看著不錯”
他倒是沒有注意這些,這個時候京劇大家都是會收徒弟的。
有兒徒也有學徒,哪一行都是要看靈性的,京劇更是如此。
早些年京劇班主要收學生,那都是全國的跑,就是去找適齡兒童,買回來收做徒弟。
供吃供喝,教做人,教學藝,培養大了還得管結婚生子。
跟兒子閨女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