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四合院之飲食男女> 第二百九十九章 這瓜保熟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九十九章 這瓜保熟嗎? (1 / 10)

60年初,“四大菜市場”馳名四九城。

在這個什麼都需要計劃的時代,四大菜市場稱得上是廣大市民的購物天堂。

包括:西單北大街路西的西單菜市場、東單二條南側的東單菜市場、崇文門十字路口西南角的崇文門菜市場和朝陽門內柺棒衚衕北口的朝內菜市場。

而李學武家所在的南鑼鼓巷居民多去朝內菜市場。

四大菜市場建成於公私合營以後,全盛於現在這個“票證當家”的計劃經濟時代。

過日子講究而不將就的B京人一天也離不開菜市場,而且,這裡面還有不少門道和規矩。

這些規矩李學武知道的不多,因為跟著奶奶逛菜市場的年齡段兒正是李學武淘氣的時候。

但家裡人在飯桌的隻言片語也讓李學武知道了這市井煙火的條條道道。

比如,菜市場不賣茶葉。

少有二愣子去菜市場買茶葉的,那就是個棒棰。

這是因為,茶葉“嬌氣”,容易吸附其他食品的氣味而影響自身品質,所以,各大菜市場約定俗成地不賣茶葉。

老B京人買茶葉絕對不去菜市場,即使買幾分錢一兩的“高碎”,也只認那幾家百年老號。

這也是B京人對於茶葉最後的倔強了,飯可以差一點兒,但是茶葉是生活的必需品。

“我說!給沏壺高的!~~~”

“茶能明目.”

別信這孫子,老B京人不這樣兒,這就是譁眾取寵。

沒誰會在大院兒裡這麼跟自己媳婦兒說話,還不讓人笑話死。

都特麼喝高碎了,還特麼裝王爺,這不是棒槌是什麼?

更沒有哪個老B京人會往眼睛裡擦茶葉水。

這不叫明目,這叫自殘。

喝茶能不能明目不知道,但是水喝多了尿就特別多,新陳代謝增多,肝火就可能會減弱,眼睛就會舒服。

但這是一連串兒的養生保健,不是治病的方子。

比方說這孫子他爹死了,你給他灌一噸茶葉水他該火愣還是火愣。

再比如,在任何一家菜市場裡,賣豬肉的櫃檯與賣牛羊肉的櫃檯必然各據一角,距離儘可能越遠越好。

這顯然是為了照顧***顧客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

賣牛羊肉的櫃檯在顯著位置懸掛著清真食品標誌,B京話叫做“經都阿”。

即用阿拉伯文字書寫的清真言,表明這裡出售的肉類製品符合宗教教規,廣大***群眾可以放心購買。

計劃經濟時代,排隊是各大菜市場的一景。

每逢節假日的早晨,菜市場還沒開門,門外的顧客就排起了長隊。買豬肉的排一隊,買牛羊肉的排一隊,買水產品的排一隊,買活禽的排一隊,連買豆腐都得單排一隊。

這就是為什麼傻柱說他的那隻雞是菜市場買的,三大爺不信呢。

擱誰誰都不信,誰沒排過隊啊。

排隊的人多,但基本上每個人都能買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因為現在是憑票證供應,只能按《居民副食本》上的定量購買。

五幾年的時候李學武還記得,京市居民雞蛋的供應量是每戶每月1斤,大約8個,但在六零年以後普通市民就買不到了。

就算是現在好一些了,可肉蛋的供應量還是沒有恢復。

這也是為什麼聞三兒能把雞蛋作為一項“支柱產業”在維持著。

雞蛋還好說,也就是孩子和老人需要,可肉是人不能不吃的,無論哪個年齡段兒都想吃肉。

買豬肉要肉票,人們往往要求賣肉的售貨員“勞駕,您多給割點肥的”。

多要肥的,是為了回家煉豬油,炒素菜有肉味,或者炸油渣兒吃。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