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九城的廟會歷史可是由來已久了,打前朝起就有這項節日活動了。
即使解放後四九城的廟會仍一直舉行,李學武記得小時候的廟會依然紅火熱鬧。
隆福寺廟會、護國寺廟會、白塔寺廟會、土地廟廟會、花市火神廟廟會,這是四九城最有歷史的廟會了。
其它大大小小的廟會也不老少。
但在從李學武八九歲開始,漸漸地,許多廟會停辦了,堅持到最後的廠甸廟會也在其中某段時間中斷了三年。
前年,也就是李學武入伍的第二年,有關部門重開廠甸廟會,全城鬨動,蓆棚布帳鱗次櫛比,商攤貨販比肩靠背。
今天李學武要帶著妹妹趕的廟會就是這個時候四九城唯一的一場廟會了。
其實吧,今天李學武都打算好了,帶著妹妹在王府井買了東西直接去琉璃廠的。
這是順路的,可被丁阿姨給看見了,帶回了家,這就算又多跑了一趟。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顧家住在李學武家還靠北的安定門附近呢,那都北二環了。
而王府井在哪兒啊,那都快到東長安街了。
要是順著前門街那邊往西南走,就是李學武要和妹妹趕的廟會了。
現在等於再跑一趟從家到王府井的距離。
廠甸廟會經過400多年的歷史發展,以其“文商並舉、雅俗相濟、商娛相融”的獨特魅力享譽京城。
每年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廠甸廟會,以琉璃廠為中軸線,北起和平門路口,南至虎坊橋十字路口,西到南北柳巷,東至延壽寺街。
核心是位於南新華街的海王村公園,也就是後世的中國書店。
整個廟會範圍都會給封閉起來,不許機動車通行。
路邊全是各種小攤,各種吃食。
廟會上跑旱船的,玩幡子的,用大銅壺往小碗兒裡沏茶湯的,這些玩意兒都是平時見不到的。
所以老BJ人不論窮富,春節不逛廟會就不算過年。
剛才也說到了,廟會正式開始的時間是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
今天可是年前頭,距離小年兒還有兩天呢,那能有廟會嗎?
有。
因為新年老百姓都有置辦年貨的習俗,所以廟會是從小年兒以前就開始擺攤兒了,只不過是來的攤販和人都不算多。
現在廟會擺攤兒都是供銷集體制,集體組織擺攤,不允許個人擺攤。
當然了,有手工部和工商發放的營業執照許可的手藝人也是可以擺攤兒的。
就比如修鞋的,配鑰匙的,編筐的,這些手工活兒沒辦法形成集體經營的模式,就對手藝人開放了經營許可權。
所以不要根據某些時間段的政策要求而對某個行業或者狀態進行全盤認定。
市場是變化的,人也是變化的,所以政策也是變化的,要撥開歷史的迷霧來看具體時間的景象。
就像現在,李學武帶著李雪直接把車開到了琉璃廠,找了存車的地方。
因為車上有東西,所以李學武找了一個存車的地方,比腳踏車多交三分錢。
一下車,李雪就見到了兩個外國人拎著相機在拍照。
“二哥”
李雪緊張地看著李學武,對於外國人李雪不是沒見過,但是拎著相機四處轉的還是少見。
李學武繞過車尾走到李雪身邊,由著妹妹挎了自己的胳膊。
見李學武穿著皮夾克,戴著棉帽和墨鏡,腳上還穿著皮鞋,這與周邊的灰黑藍有些不一樣,那一男一女兩個外國人便將鏡頭挪了過來。
李學武也是帶著妹妹要往裡面走,見李雪先前提醒的這兩個人要給自己拍照,便用手擋住了鏡頭方向。
“Excuse,Would you&ne taking a picture of you?”
見這個男黃毛對著李學武說英文想要拍照,在這一男一女兩人身後跟著的三個穿著中山裝的青年便往前走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