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05】天香樓 (2 / 3)

翠花與幾個小媳婦兒也沒閒著,在俞婉的分配下,將出鍋的豆汁一勺勺舀出來,倒入事先預備好的缸內。

做豆腐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不怎麼說,世上三大苦:撐船、打鐵、賣豆腐。

一袋新鮮的黃豆要做成豆腐,先得泡上幾個時辰,泡至兩到三倍大。

浸泡過後便是上磨,磨出來的豆汁入鍋,以大火煮開,一直到這裡,都還只是簡單的體力活兒,而一旦出鍋便要開始點漿,這裡頭的學問就大了。

點得好,豆腐腦;點不好,黃漿水。

點漿的手藝決定了豆腐的質量,點漿的材料則決定了豆腐的產量。

一般來說,內酯豆腐的產量是最高的,一斤黃豆能產出四斤豆腐,其次是石膏與滷水,約在兩斤半到三四斤。

只可惜古代沒有內酯,石膏在民間又並不普及,滷水是大多數豆腐匠的選擇,俞婉原也打算用鹽滷,在嘗過大伯新做出的酸漿豆腐後,她果斷改為用酸漿了。

酸漿就是前一天做豆腐瀝出來的汁水,酸化後成了酸漿,酸漿點出來的豆腐產量比滷水還要少半斤,但它的口感比滷水豆腐更醇、更硬,散發的豆香也更原始質樸,相應的,對點漿工藝的要求也更為嚴苛。

“你要這樣……”後院的棚子下,俞峰正在耐心地教栓子點漿。

眾人拾柴火焰高,俞家人三日才完工的豆腐,鄉親們一夜就做出來了,之後就是等它們發酵,再做成臭豆腐與腐乳。

“阿婉。”收工後,俞峰叫住了俞婉。

俞婉把最後一塊切好的豆腐放入罈子:“怎麼了,大哥?”

“有件事我想和你說一下。”

“是關於訂單量的事嗎?”

“你也發現了?”

“嗯。”俞婉點點頭,“我們接的的訂單,自家做不過來,全村一起又做不夠。”

說白了,養不活這麼多勞動力,否則他們就是虧本經營。

虧一天兩天可以,虧久了,他們遲早要垮掉的。

俞婉想了想,說道:“我們得把市場再擴大一些才好,明日我和大哥去鎮上看看。”

“好。”俞峰原有些擔心俞婉會減少勞動力,聽她說要擴大市場,暗暗鬆了口氣,“我送你回去吧。”

二人出了老宅。

想到什麼,俞婉突然道:“二哥怎麼樣了?我一整天都沒看到他。”

俞峰蹙蹙眉:“他呀,不知在鬧什麼脾氣,吃飯也窩在房裡。”

“對了。”這回輪到俞峰問她了,“聽說你隔壁新搬來一戶人家,是個讀書人。”

杏花村鬧上門的那日,俞家人陪大伯母回孃家了,還是今日干活兒聽鄉親們偶然提起了,不然俞峰都不知道他們村兒來了個厲害的先生。

俞婉暗道,什麼先生啊?一個閒的蛋疼的二世祖罷了。

……

翌日,一大早,俞婉便與俞峰便抱著兩壇自家釀製的臭豆腐與豆腐乳去了鎮上。

鎮外的集市沒開,鎮內的市場卻已經開始營業了,確如俞峰所言,由於許家商行的介入,物價被穩定得極好。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