鎂團那邊愁雲慘淡,不少閒著沒事的網友非常愛看這些網際網路公司之間的大戰戲碼。
只要不形成壟斷,佔便宜的只能是他們。
“趕緊的啊,鎂團雄起,你們都要上市了,總不能被一個剛成立的公司給打的不成樣吧?”
“鎂團太幾把黑了,不少商家都被要求籤獨家,老子沒同意,直接給我縮小配送範圍,臥槽王星奶奶!”
“鎂團的確有點過分,希望能有其他公司出現,制裁下鎂團,一家獨大萬萬不可取。”
“還是哈羅單車好,免押金,大家趕緊來騎呀!”
“樓上一條五毛,加個微信,大家有錢一起賺。”
……
平時下班累了,刷抖音,刷微博成為當代年輕人的常態。
爭奪碎片化的時間,成了各家平臺的主要任務。
短影片這兩年表現,要更出色一些。
使用者消費短影片的月均使用時長接近13小時,逐漸擠壓新聞等平臺使用時長。
不過無論怎麼算,每個人一天只有24小時。
無論微信也好,微博也罷,或者說抖音和快手,都在爭搶這寶貴的24小時。
短影片擠佔使用者的時間多了,自然形成風口。
如果說2016年是短影片元年,2017年就是短影片平臺的絞肉年。
上百家短影片平臺一起廝殺,絲毫不遜色於去年的直播大戰。
投資機構關注短影片領域之後,融資一筆接一筆的,大有將短影片風口炒熱之勢。
比起直播的未老先死,短影片的潛力更足,火爆時間也更持久。
要論起短影片平臺中的頭部產品,肯定非抖音和快手莫屬。
快手主打低線城市小鎮青年,抖音主打都市青年。
看似涇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
實則不然。
無論小鎮青年還是都市青年,人口總數就在那擺著。
紅利遲早消退之後,擺在抖音和快手面前的只有一條路。
以自己的風格,同化另一個平臺的使用者。
陳東成更傾向於以城市青年的路線發展,資訊流廣告是大勢所趨。
以快手的發展路線,註定得不到太多大牌的青睞。
諸如賓利,保時捷等車企,只要腦袋不瓦特,基本不會去快手投放廣告,因為品牌調性差距太大了。
抖音的盈利模式非常清晰,主打資訊流廣告加電商導流,直播業務暫未開啟。
想穩住自己的頭部地位,抖音燒錢的速度,一點都不慢。
好在陳總現在還d住,並沒有將抖音獨立出去融資的想法。
抖音一旦獨立融資,很多事情都需要照顧其他投資人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