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很快從專屬航道起飛,隨行的攝影師得到陳東成授許之後,才把飛機的全景拍下來。
在高空中採訪,對這位記者來說還是頭一遭。
記者很快進入狀態,笑著問道:“陳總,最近外界對您非常關注。
大家都很好奇,您是如何積累這麼多財富的。
畢竟您的年齡在福布斯富豪榜單中,的確有些年輕的過分。”
陳東成故作沉思:“我覺得這應該歸因於我比一般人更善於觀察,能夠對一些有潛力的公司進行精準的預判。
很多人應該都瞭解我是滴滴的股東,但在投資滴滴之前,我也做過非常深入的分析。
最後我決定投資滴滴,而不是快的。
事實證明,我的分析是正確的。
對於滴滴的投資,讓我得到很大的回報。
至於後面的青桔科技,我也是偶然之間發現了這麼一個商機。
市面上隨處可見的腳踏車,稍微用一些科技的手段,就能夠賦予它更多的價值。
共享單車是一種思維,更是一種模式。
可能以後會出現更多的共享領域的商機。
比如共享汽車,共享雨傘之類的。”
採訪記者不停點頭,目光有些欽佩。
別管人家是怎麼成功的,光聽這分析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出來的。
比如陳東成隨口提的共享汽車,共享雨傘。
雖然現在市面上還沒有做這方面的公司,但記者聽了以後卻覺得眼前一亮。
許多人都在思考創業方向,但共享單車不就是給大家提供了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嗎?
那麼,共享雨傘或者共享汽車,為什麼就不可以成功呢?
記者有些激動,可能這篇採訪公佈以後。
陳東成隨口提的這些領域,就會湧現不少創業者。
記者好奇的問道:“陳總,您沒有考慮過再次在共享領域投資或者創業嗎?”
陳東成笑著搖了搖頭:“貪多嚼不爛,我現在已經有不少公司需要我費心管理。
雖然我很看好共享領域,但我本人精力有限,就不再摻和了。”
別人不清楚,陳東成自然清楚共享領域是有多麼坑。
採訪的時間,算上中途用餐總共兩個小時。
記者下飛機之後,迫不及待地想把今天的採訪影片剪輯後,發給紐約總部。
這個記者隸屬的雜誌非常有名,叫做《財富》。
要不是他們的知名度足夠,陳東成也不會接受他們的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