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329、落子 (1 / 4)

程偉不知不覺的想的有些入神,好半天才發現自己被陳東成帶偏了。

他只是想在共享單車這塊摻和一筆,不過滴滴的確對共享單車有野心。

相比較損毀率更高的ofo,程偉更青睞陳東成的青桔單車。

即使ofo跟滴滴同在京城,程偉的第一選擇也不是ofo,而是跑來魔都跟陳東成見面。

程偉這麼看重共享單車領域,自然不是拍拍腦子就決定的。

別忘了中國是腳踏車王國,騎腳踏車短途出行的使用者肯定是多過打車的使用者的。

所以當腳踏車的日活使用者逼近滴滴的時候,對滴滴的威脅就與日劇增了。

網際網路公司融資,本就是比誰講的故事更好聽。

青桔科技在之後幾輪講的故事中,除了全球化佔領別的城市之外,隨時可以覆蓋滴滴的使用者也能讓不少投資人感興趣。

至於推出青桔科技的叫車服務,那不就是再補貼一輪計程車和專車司機的事麼?

從多年的打車大戰,程偉早已經看的很清楚。

中國的使用者對這種標準化服務,是最沒有平臺忠誠度的。

誰補貼大,就跟誰走。

當初滴滴跟快的打的你死我活,不就是因為這種標準化服務對使用者的忠誠度培養非常困難。

包括最近付出慘重代價拿下的優步華夏,也是同一個原因。

只要肯補貼,就不缺使用者。

不收購對方,就得源源不斷的被拖累下去。

毫不誇張的說,滴滴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幾乎就是青桔科技。

對於那些錯過滴滴的投資機構而言,下注一個估值不到滴滴1/5的青桔科技。

投資壓力小不說,獲利前景更大。

而且兩者的使用者資料逐漸接近,青桔科技隨時有可能超越滴滴,怎麼看都值得下場賭一把。

程偉正是意識到這種危險性,才打算在共享單車領域扶持一家公司。

至於自己做單車?

程偉不是沒想過,主要市場格局已然形成。

滴滴自己做,很難起到什麼效果。

擺在滴滴面前的只有一條路,挑一個最有潛力的投資一筆錢,逐漸掌握這家共享單車公司的話語權。

程偉咳嗽一聲:“前不久ofo那邊聯絡過我們,被我拒絕了。”

“為什麼拒絕?”

陳東成配合的問了一句。

“比起ofo那幫校園起家的娃娃,我更信任趙寅這種商場老將,還有你這個眼光毒辣的投資人。”

程偉語笑著補充一句:“當然,市場份額也是我非常看重的。

青桔單車的市場份額,一直維持在50%的水準線上。

雖然最近ofo跟摩拜單車的勢頭有所上升。

但這個差距,我不認為他們兩家可以追趕的上。”

共享單車賽道的玩家太多,滴滴可供選擇的投資物件也不少。

程偉跟柳清毫不猶豫的選擇青桔單車,在這點上他們倒是難得的達成共識。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