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詳細分析共享單車的發展史,很容易發現共享單車就是資本催熟的產物。
本就模糊的盈利模式,壓根經不起仔細推敲。
結果愣是被一幫資本,愣生生的炒作成風口產業。
要說青桔單車的運營,真沒什麼難度。
挖來一批工程師不斷搞軟體升級,提升定位技術,儘量的降低單車損毀率。
有不少單車,都是在一些人家裡發現的。
對國人的素質,從來不能要求太多。
在一開始,陳東成就有所預料。
丁寶山憤憤不平道:“真想不明白,一個幾百塊的破腳踏車,至於嗎?”
“你想不明白的多了。”
陳東成笑著搖搖頭,問起融資的事:“我之前看趙寅發的郵件,他說紅杉有意領投我們A輪。”
“對,除了紅杉,還有美國的華平資本對我們也很有興趣。
兩家都同意給出投資後十億美金的估值,選哪家領投成了難題。”
丁寶山笑著說道:“華平之前投資過神舟,對我們這種剛需的出行軟體非常感興趣。
我和趙寅跟華平華夏區總裁魏振吃過飯。
他的目的很簡單,單純的看好我們的潛力。”
在如今押金盛行的年代,沒有哈羅那個攪屎棍,大家發展的都有聲有色。
投資ofo,是因為ofo估值低,能拿到股份更多,但同樣的風險也更大。
投資青桔單車,意味著風險小,但同樣的能拿到的股份也少。
對於一些投資策略比較保守的資本來說,青桔單車比起ofo成功的可能性,大了不止一個量級。
丁寶山說著有些遲疑,半晌道:“紅杉要求我們這輪預留出20%的期權池,相比之下,華平只要求我們預留出15%的期權池就好。”
“最多15%。”
陳東成毫不猶豫的選擇華平:“你去聯絡華平,讓趙寅跟他們具體去談。”
“好的。”
丁寶山自然也不希望自己的股權被稀釋的太厲害。
不過想想青桔科技僅僅A輪,就已經估值破十億美金,簡直就跟做夢一樣。
陳東成現在手上資金不多,再說共享單車是個妥妥的吃錢大戶,瘋了才會繼續往裡砸錢。
拿資本的錢去發展,最後再順利的賣身給鎂團或者滴滴。
歷史上滴滴是問過價的,只是覺得有點貴,才便宜了鎂團。
比起摩拜的巔峰估值,賣身的時候是被壓價了。
滴滴壓根不配合,摩拜就算想找個抬槓的都困難。
陳東成忽然想到一件事,交代丁寶山道:“關於優先清算權這塊,你告訴趙寅一定給我控制好了。”
丁寶山也不是兩眼一抹黑的菜鳥了,明白優先清算權是怎麼回事,慎重點頭:“我知道了。”
要是控制不好優先清算權,很可能陳東成他們白忙活這麼久,最後給投資機構做了嫁衣。
交代個差不多,陳東成又去樓上的尚動科技轉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