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視聽的股價因為BBC幾篇報道就蒸發了將近一半讓李有志噁心的猶如吃了一口蒼蠅。
「你現在說這些有什麼用?我要是早知道這小子惹這麼***煩,我自己跟著他來了。在飯店裡我直接就替他動手,大不了我這院長不幹了!」
怎麼茬兒啊?
包括抖手,油管在內的國內外社交平臺,BBC資料被黑這件事兒的熱度幾乎被壓到了最低。
關於大英博物館文物長期失竊這件事兒,更是根本沒有熱度!
李有志不想當春風——他沒有那個耐性。
在這部劇出現之前,市面上大部分的網路短劇還停留在爽文,反轉,打臉這種套路化的低層次。
李有志回到酒店已經是當地時間下午三點多。
一旁的陳德祿就沒有這麼好的脾氣了,直接拍桌破口大罵;
當李有志到達博物館時,博物館的部分割槽域已經封鎖,一些館方人員正在陪同似乎是政府官員摸樣的人在忙活著什麼。
撇了眼了眼那些金髮碧眼的昂撒匪徒,李有志便帶著屠蘇蘇直奔中國區,操控著剛剛回魂的屠蘇蘇,以拍攝旅遊特輯的名義開始了拍攝。
就在李有志忙活著的同時。
BBC是吧?
之前拍攝《應聘BBC》的諷刺影片,他就是想要在這個網上撕出一片縫隙。
很可惜,影片熱度剛剛起來就被BBC給鏟了。
看著評論區裡的樂子人網友仍然在為了《應聘BBC》被刪的事情憤慨,李有志眉頭一挑。
夜,已經深了。
為什麼深刻?
因為這部劇可以說是他原本那個時空中,短劇行業的一個里程碑!
看著自己養了二十多年的嫩白菜和李有志的合照,再看和光視聽已經蒸發了百分之五十的股價,屠崢的嘴角一陣抽動。
這次怎麼就犯了渾?
望著遠處倫敦城徹夜的燈火,李有志深深的吸了口氣。
有【靈心巧手】和【漢服專精】的技能加持,李有志的手藝自然不必多說。
看著這樣的輿論控制效果,李有志真的有點心疼白紳……以及國內那些個翻車涼涼的流量明星們了。
可作品以文物擬人的方式,表達海外流失文物和家國的核心,卻直逼文娛作品的大氣層!
坐在房間的簡易書桌前,看著被自己勾勾畫畫畫滿了重點的劇本臺本,確定了明天的拍攝計劃,李有志拿出了剛才和屠蘇蘇出去吃晚飯時買的布料和工具。
然而公信力的消失並不會是一時半刻,它會如冬天的河流般慢慢消融,最後在一個臨界點崩塌渙散。
對於BBC這種西方媒體,最重要的就是普世範圍內的公信力。
海外版權售出和海外版權售不出,對於李有志來說只是多賺一些和少賺一些的事情,他一向不把錢看得太重。
華納系是吧?
萬惡的盎格魯撒克遜匪幫是吧?
 `σ你就看志哥炸不炸你們就完了!
一夜無話,
次日六點半,無視時差李有志便準時起床,順便將還遵守著北京時間生物鐘的屠蘇蘇敲了起來。
滬海。
這幾天被旗艦傳媒和BBC線上壓著打,李有志其實是憋著一股子氣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