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清一行,大軍人數一路增加,到了湖北境內,從北直隸衛、河南衛,到湖廣衛,共抽調了四十萬精兵隨行,其餘還有四十萬軍可供萬清隨時呼叫。可謂是兵多將廣,比起當時去抵禦外敵太子,不知威風了多少。
“萬將軍,收到前方線報,反賊李立有三個把兄弟,一個叫王河,一個叫石魁,一個叫劉標。王河、石魁都是莽漢,憑著一把蠻力得了人心,不值一提。
老三劉標,卻是個秀才,他是五年前亂黨頭領劉枌的堂弟。劉枌被鎮壓後,有些舊部便隨了他。他……可不甘心屈居李立之下,我們完全可以從這個劉標下手,從內部攻破。到時候,兵不血刃滅了亂黨,您可就......”張恆在太原關時,人品不怎麼樣,**一個,但腦子卻很好用。
萬清此次手握八十萬兵權,他完全不介意,與反軍火拼一場。不過他有他的打算,於是點頭道:“好,找到這個劉標,許他些好處,讓他幫我們誘捕李立。何參軍,你帶幾個人扮成流民混進去,找到劉標。程副將,你帶兩百人過去策應。你們務必要將劉標綁回大營。”
副將程寒柏與參軍何健領命去了。
“大將軍高明。程將軍和他的手下副將鬱朗,都是武藝高強之人,再加上太子派來的軍師,他們北直隸衛還真是派頭十足。”張恆作揖問道:“將軍難道是顧及太子?何必讓程寒柏搶了頭功?”
萬清冷笑道:“曹大人交代,給這子找些不痛快,最好神不知鬼不覺的除掉他。論事謀,單打獨鬥、排兵佈陣,試問這軍中誰是他的對手?但是論人謀,他卻不過是個莽漢,沈從曦是軍師,到底是一介書生,到時,不用我們動手,亂黨自會除了他們。”
張恆撫掌笑道:“原來如此!”
程寒柏軍帳中,幾個人也在商議。此行程寒柏帶了北直隸衛軍十萬。按都是調兵衛軍的副指揮使隨軍指揮,但這次曹保立卻當庭點了他的將。換做他人,早就受不了這降用之辱,太子卻私下裡對他曉之以理,又派了詹士府少詹事沈從曦為他的軍師,也算是為他挽回了面子。
沈從曦:“策反劉標確實算是上策,但這應該秘密進行,你這兩百人布進去,豈不是畫蛇添足、自爆身份?參軍何健是何身份?能否與他配合是關鍵。”
“你不問我都忘了!”程寒柏笑道:“開拔前孫彥曦到德勝門送行,悄悄告訴我,何健是孫夫饒一個本家侄子,算是他的表弟,他也是在隊伍裡看到了人,才認出來,他還過去打了招呼。”
沈從曦拍了拍程寒柏的肩,笑道:“那就有辦法!我們只少數幾個人,混進流民駐地探明情況,找機會綁了劉標的親人做脅迫,再來策反劉標。”
待鬱朗點了兩百名親兵,程寒柏便帶著沈從曦與何健匯合,快馬趕往荊襄山區。到了襄陽,他們將馬留在驛站,兩百軍士換了平民的衣服,藏在最近的鎮外候命。
程寒柏、沈從曦、鬱朗、程單、程雙,與何健及他的兩個家將鐵龍、鐵虎,八人皆化裝為流民。
“程少將軍,你我確實有緣,一起扮乞丐,可不是常有的事!”何健看著大家的流民裝笑起來。程寒柏少年成名,又屢立戰功,現在又成了太子的大舅子,何健雖與孫府是親戚,卻也不願以此結交。不想此次同赴荊襄,倒成其所想。
“以後‘少將軍’三字可叫不得。我比你年長,你就叫我大哥,從曦最,是老三,其他人就全是我們三兄弟的本村鄉親,直呼名字即可。”程寒柏笑道,他看得出,何健也是個爽快人。
何健點頭道:“沒錯!你妹妹是我表哥的義妹,從曦兄又是太子東宮輔臣,你我本就該兄弟相稱。大哥、三弟,我們出發吧!”八個“流民”,大步上了路。
太子很快收到了訊息,他把字條遞給孫彥曦,笑道:“你這表弟也是一條好漢,他們都荊襄三結義了。等他們回來,你可要好好請他吃頓飯。”
孫彥曦卻皺了皺眉頭:“萬清為何派寒柏打頭陣?我不相信他有這麼好心,讓寒柏搶了頭功,裡面一定有陰謀。”
太子笑道:“你以為程寒柏、沈從曦是吃粥長大的嗎?相信他們。”
荊襄山區,顧名思義,是陝、川、湖廣邊區山地,這裡險峻的群山,成為流民然的屏障,為土地兼併或租稅徭役所迫的農民,寧可成為“棚民”,也要到山裡去謀生。每往山區湧去的流民不算少數,兄弟幾個混在當中並不起眼。
“這位大爺,我們初來乍到,想到幾位頭領手下討生活,不知要怎麼走啊?”鬱朗問茶棚老漢。
老漢看了他們幾個一眼,點頭道:“年輕人,有力氣,確實應該去投軍。不知你們想投奔哪位將軍?他們的軍營可不在一起。”
“我們三哥與劉標劉將軍是同科秀才,我們和幾個同鄉,想去投了他,也算是舊相識。”鬱朗笑道。
“哎呀!現在道不公,連秀才公也被逼著造反啊……”老漢搖頭嘆氣道:“劉將軍的軍營在最西邊,你們從後面那條路走個三五里路就到了。”
程雙付了茶錢,幾人便朝西走去。進了山口,裡面的山路更是崎嶇,若是大軍直接打進來,恐怕也難佔到便宜。走了幾里路,果不其然,遠遠便看見旌旗飄飄,正中間大書一個“劉”字。程寒柏正要走進去,沈從曦卻攔住了他:
“我們兵分三路:鬱朗、程單一路,設法綁架劉標獨子劉辰,到鎮上客棧待命。我們程家三兄弟一路,從河南西華來投劉標。程雙、鐵龍、鐵虎你們三個一路,投名入軍,若我們策反失敗,聽牙哨為號,策應我們撤退。”
幾茹頭,依計行事。
等了大約半個時辰,看到了鬱朗得手的訊號,其餘六人才不慌不忙分頭進了軍營。劉標還是很看重自己秀才這個身份,所以沈從曦一報“同科秀才”,三人順利見到了劉標。
寒暄之後,沈從曦開始切入正題:“劉將軍,你我皆為十年寒窗,卻又報國無門之人,而將軍您的堂兄,又曾高擒起義大旗,一呼百應。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