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拉鉤的材質是不鏽鋼,你說你跟不鏽鋼較勁,能不累嗎?”
戴輝嚥了口唾液,他也不想這樣,可不這樣又能怎樣呢?
還不是生怕影響到了高主任和盧老師的手術,他才拼盡了全力跟手中的這兩把拉鉤較勁到底了麼。
“拉鉤的職責是充分暴露術野,為主刀醫生創造出最合適的手術視野,所以,你要盯緊了高老大,他要往東,你便跟著往東,他要向西,你就跟著向西,上臺次數多了,手術步驟記得牢了,你就能預判出主刀醫生的意圖,就能提前做出調整,到那時,你就有資格做一助了。”楊兮的口吻極其溫和,兩道目光也是溫暖地猶如三月裡的陽光。
戴輝感受到了楊兮的包容,緊張的情緒鬆弛下來不少,兩條胳臂也不再僵硬。
“嗯,這就對了,你看,高老大接下來要處理胸壁右前動脈,你的拉鉤是不是該向下拉一拉呢?”楊兮握住了戴輝的手腕,教他該如何順著主刀的意圖調整拉鉤的角度和力度。
戴輝不由向楊兮拋來感激的一瞥。
楊兮表面上平淡如水,但心中卻是偷樂,丫的,你當小爺真是當老師上癮麼?
錯了!
小爺不過是想把你們都養肥了練壯了,然後挨個開宰,全他麼給弄到柳泉鎮醫院去。
要說在整體實力上將柳泉鎮醫院抬升至跟五大家族並駕齊驅,或許小爺做不到,但要說外科,尤其是腫瘤外科,小爺要是不能把柳泉鎮醫院整成江北市頭一塊招牌,那就乾脆去修煉葵花寶典好了。
不過,一個人再怎麼強,也無法撐起一個科室來,就如當年的江浦均,其臺上功力完全可以俾睨整個南江省,但苦於手下無人,麾下普外科雖被業內視為勁旅,卻始終無法登頂成為霸主。直到馬宗泰成長起來,並接下了江浦均的大旗,培養出秦格偉等五位強悍弟子,形成團隊優勢,這才被江北市普外科界尊為鰲頭。
省人醫的蘇教授也是如此,正因為他的肝膽胰外科僅正高就有八名之多,而且拿出去全都是個頂個的一流高手,這才襯托出蘇東明的牛逼來。
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強如楊兮,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吃不喝不睡不拉全都用在手術上,又能開多少臺刀?又能撐多少天?哪天一不留神感冒了,發燒了,整個科室豈不要癱瘓了不是?
當是個掛就能整出神奇的體能補充液來麼?
所以,必須要儘快建立一支團隊出來。
5個人顯然不夠,10個人也就是勉強將就,而且,這10個人的水平還都得達到能獨當一面的境界。
單靠教帶培養根本來不及,一名外科醫生沒有個五年以上的時間根本成長不起來,拔苗助長只會毀了一顆好苗子,就比如戴輝,若不經過連向東帶他去柳泉鎮醫院從最基本的外科手術練起而直接上臺開練腫瘤手術的話,那麼等著他的早晚是崩潰。
除非,能把那小癲子拿出來跟大夥共享。
從外面醫院挖牆角也不現實,一來挖那些來到便可以獨當一面的外科醫生的成本實在太高,二來,混到了能獨當一面的地步,人的心態就會發生改變,挖過來,不一定能順利融入,說不準還會成為科室裡的攪屎棍。
所以,楊兮向高勇提出的方案是聘請那些有一定外科基礎但遠沒達到獨當一面水平的年輕醫生,成本低,可塑性比較大,領進門後歸屬感也容易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