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開啟書信,一封工工整整的小楷書信呈現在眼前:“掃奸除惡、奉國靖難、仁義大元帥燕王殿下鈞見:洪武歸天,建文新朝,本當勵精圖治,造福於民,令朝政清廉,舉國安泰,然朝中有小人掌權,奸臣當道,使政不能施、法不能行……奸黨弄權,饞佞僥倖,忌賢妒能,賞罰不明,致賢王受害,百姓遭殃……”
總的來說,鐵鉉這一封信先是將朱棣著著實實的誇讚了一遍,然後就說明自己率兵抵抗的原因,一來是食君之祿,擔君之憂。二來也是被茫然無主的被遺棄計程車兵所推舉,不得已才當了這個暫時的濟南守衛者。自己雖然一面在帶兵抵抗“仁義之師”,內心其實一直是惶恐不安。
但因為自己被大夥推舉到的那個位置上,我做的事情已經由不得個人。
現如今,燕王要引濟水來倒灌濟南城,城中百姓惶恐不安,如末日來臨,紛紛要求自己停止抵抗。
另一方面,城中軍士將軍領也有休戰之心,只是他們共同提出一個要求,就是要求燕王朱棣單人匹馬,入城受降,以仁義之風對待他們,好使他們從今以後一心一意的跟著燕王南下靖難。
最後鐵弦詛咒發誓的說道:“如燕王展帝王之風,行仁義之事,單人匹馬前來受降,則我等軍民願獻城歸順,永不變心。”
“……拳拳赤子之心,可對天表……若有異動,願粉身碎骨……”
朱棣看後大受感動:“好久沒有看到這樣情真意切的好文章了!”
又把手中的書信交給道衍及手下眾大將觀看。
朱棣對道衍大師問道:“大師,你怎麼看?”
道衍大師姚廣笑捻著山羊鬍須,微笑道:“果不出貧僧所料,現在看出來了吧?濟南城的老百姓,就想過好日子,平平安安的,誰當皇帝無所謂,只要不進城,燒殺搶劫,他們就歡迎……”
“這當兵的呢,要面子!如果現在讓他們無條件投降,讓他們覺得很丟面子,所以就提了這麼一個條件,當然也是想看看咱們夜王殿下是不是有英雄虎膽……”
一旁大將朱能疑惑的問道:“這種事情看起來雖然有可能是真的,但是如果真的讓燕王殿下你一個人去,單人匹馬,會不會太危險?”
聽到這裡,朱棣大笑起來:“諸位將軍有所不知啊!當今天下沒有人敢殺我!”
他這麼一說,手下人沒有人敢反駁,不過全都露出不信的眼神,只是嘴上不敢說罷了。
朱棣當然能看出眾人的心思,笑著說道:“不是本王吹牛,是千真萬確的事情,你看咱們現在打了這麼多仗,我身上可受過一絲傷?有過分毫之差?”
譚淵咧著嘴笑道:“呵呵,那是,你老人家福大命大,造化大,乃是真龍下凡,有諸神護體,誰也傷不著你唄!”
“你小子也學會油嘴滑舌的,拍馬屁了!不過拍的很舒服。”朱棣先調侃了譚淵一番,才露出神秘的笑容,繼續解釋道:“我告訴你們真實原因啊,我那在京師當皇帝的侄兒,曾經給耿炳文和李景隆以及所有將官下過一道敕令——誰都不可以傷害我——他這個親叔叔!”
說到這裡朱棣拍了拍自己的胳膊,拍了拍自己的腿:“你看我渾身上下好好的,就是因為當今皇帝給了我這道護身符啊!”
“所以說就算我單人匹馬去,他們也不敢拿我怎麼樣。當然了,我信任鐵鉉,讀書人都是言而有信的正人君子,豈能跟咱們一樣都兵行狡詐呢!”
事情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
朱棣來到百姓團面前,和顏悅色的告訴於沐聖,三日後正午時分,會單人匹馬去往濟南城接受獻城投降儀式。
於沐聖頓時感激涕零:“真是仁德的君主啊……我等回去後一定沐浴更衣,齋戒三日,跪等吾主光臨……”
一群人這才離離拉拉的回去了,臨走時還頻頻回顧,流連忘返。
曉燕更是以羨慕崇拜的眼光看著朱棣,眼神是那麼的純潔,又是那麼的熾熱,好像在看神一般……看著朱棣心中火辣辣的,唉!出來打仗快一年了……
這三日之內,濟南城的軍隊果然有所表現,他們撤掉了城樓上所有的弩箭機和投石機,連站崗放哨計程車兵,也撤下了一多半,剩下少量幾個人做做樣子,一副和平就要到來的感覺,讓人看了心暖暖的。
三日後。正午時分。
是日陽光燦爛,風和日麗。朱棣身披紫蟒袍,外罩黃金甲,左插彎弓,右配寶劍,帶著一千多隨從,邁著矯健的步伐,精神抖擻的來到了濟南城下。
濟南城早已城門大開,吊橋放下,遠遠聽見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樓上樓下的城門處佈滿了鮮花。
城樓之上擠滿了看熱鬧計程車兵,他們早已脫下了盔甲,扔掉了武器,等待著這歷史性的時刻到來。
走到護城河邊時,朱棣朝後面擺了擺手,道衍、藍月、張玉、朱能等大小將領們都停下了腳步,立在了護城河對岸。
朱棣騎著一匹炭火似的赤兔胭脂馬,緩緩踏上吊橋。
木橋發出吱吱嘎嘎的響聲,燕王朱棣由遠而近……
走過吊橋,正要踏過城門樓洞,就聽城樓上有人高喊一聲:“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