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小敗一場,但終於追上了朱棣。
建文四年五月,但在小河南紮營,燕王朱棣在河北駐軍,準備妥當之後,第二天清晨,雙方立即開戰。
此時的平安已經殺紅了眼,完全把建文帝有關“莫傷朕叔父”的敕令忘在了腦後,好幾次和朱棣在混戰中相遇時,差點親手殺了朱棣,要不是燕將王真、王琦來救,平安戰馬又蹶了腿,朱棣早已命喪平安槍下。
混戰一天,雙方各有死傷。
於是平安率兵駐紮在橋南,擋住橋北的燕兵。
僵持幾天之後,平安部隊糧草用盡,朱棣大喜,立即率兵襲擊。
眼看著平安就要兵敗人亡,徐輝祖率大軍來到,雙方異地而戰,大戰於齊眉山。
這一戰從中午的午時,一直殺到晚上酉時,戰況慘烈,雙方各有死傷,不分勝負。
王真,燕軍的一名偏將,武功高強,勇冠三軍,朱棣常常當著眾人的面誇獎說“諸將奮勇如王真,何事不成?”
然而就在這一場大戰中,平安、王真二人相遇,平安一招挑飛了王真手中的大刀,第二招變刺穿了王真的胸膛,兩招,僅僅兩招,平安便槍挑王真。
徐輝祖也沒閒著,接連在混戰中斬殺燕將陳文、李彬。
前有平安徐輝阻擋道,後有盛庸的追兵,一開始就不贊成冒險作戰的將領們,終於發作起來,紛紛請求退兵,要求之後再戰。
朱棣堅持他和藍月擬定的既定方針“兵事有進無退,現在我軍勝勢已現,如果掉頭北返,則前功盡棄!”
“我也看看大家的意見,贊成繼續前進的將領站到右邊,覺得應該退兵返回北平的,站到左邊。”
花啦一下子,奇蹟發生了!
幾乎所有的將領都站在的左邊,朱棣目瞪口呆。
由於長期的孤軍深入作戰,燕軍將士身心俱疲,不管朱棣怎麼連哄帶下,燕軍將士從上到下都鬧著要回家,只有一個人除外。
此人堅定不移的戰到了右邊。
大將朱能!
朱能自從由藍月推薦給朱棣之後,帶領手下龍捲風戰士,馳騁沙場、屢建奇功,張玉戰死之後,更成了首席大將,現在這些龍捲風戰士,雖然只剩下一十八人,但有他們親身護衛在朱能身邊,如虎添翼,勢不可擋,燕軍將領,無人不拜服於其虎威。
加之這個大膽的作戰計劃制定後,藍月曾經開誠佈公的,將自己所有的作戰意圖交代給了朱能,朱能本人也非常贊同和欣賞這個大膽的計劃,因此才有今日之舉。
朱能用非常堅定,又略帶請求的口吻,對眾將領說道“想當年漢高祖劉邦對陣霸王項羽,可以說是十戰九不勝,但是他堅持了下去,最終才能佔據天下!”
“現在我軍困在此地,身心俱疲,但是反過來看一看,對方何嘗不是如此?狹道相逢勇者勝,那只是一時的勝利,如果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只有真正堅持到最後一刻的那個,才是真正的贏家,哪怕目前看起來有很多的困難,很多的不可能,但懇請各位相信我,只要咱們再堅持一下,一定會出現咱們事先想不到的奇蹟和變化……相信我,老天爺從來不會按照常理出牌……”
就在眾將還在猶豫不決時,守護在站外的十八龍捲風勇士,聽到中軍帳中喧譁不休,又聽到自己的頭領大哥朱能在大聲說話,以為出了什麼事情,便不管不顧的持劍闖了進來。
“大哥,發生了什麼事情?”十八戰士手握劍柄,抽出少許,用森冷無比的眼光看著站在左側的一群人……只要朱能一聲令下,這些人會當著朱棣的面,將這些將領殺得一乾二淨。
“混賬,誰讓你們進來的?不成體統,滾出去!”朱能大罵一聲,“嗆、嗆、嗆……”,龍捲風戰士環視眾人,才將抽出一半的寶劍,還劍入鞘,悻悻地走出了帳外。
經過這麼一鬧,那些吵著要回去的將領一個個低頭不語,朱能見時機已到,就笑嘻嘻的走上前去,用溫言細語,將這幫人拉了回來。
在這之前,朱棣的內心也到了崩潰的邊緣,他頭一次感覺到了自己的軟弱無力。
然而就在這一刻是朱能挽救了他,讓他的內心重新感受到了力量的存在。
朱棣的內心產生了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那就是感激之情。
一旁的藍月冷冷的看著這一切,始終一言不發,沒有人知道他心裡在想什麼。
與此同時,京師。
谷王朱橞對建文帝朱允炆建議道“燕軍失敗在即,現在朝中空虛,必須把徐輝祖調回來守衛京師,以防不測。”
這是一個非常荒唐而且滑稽的建議,既然燕軍即將失敗,就應該讓徐輝祖再接再礪,再加一把勁兒,徹底打敗燕軍後,再班師回朝也不遲,到那時京師才是徹底的安全。
反過來,如果燕軍真的是失敗在即,註定馬上就會失敗,那麼召回徐輝祖回來又有什麼用呢?因為那樣京師已經不需要保護了。
然而,就在朱棣揮師南下,逼近京師時,朱允炆見京師空虛,便命令齊泰、黃子澄、練子寧等人,外出招募軍隊。
如此一來,這些懂兵之人皆不在朝廷,朱允炆竟然同意了這個荒唐無比的建議,將徐輝祖連夜召了回來。
朱能說的那個奇蹟終於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