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張遠倒是無所謂。
只要蕭鼎人能夠回來要陽都尉府,張遠就能夠摸清楚蕭鼎到底經歷了些什麼。
其實張遠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自己。
讓他投降了也能夠回到要陽都尉府。
這樣張遠自己的生命安全就握在了自己的手裡,而不至於蕭鼎投降的事情傳到長安城,劉徹來一句誅蕭家九族連著張遠也給誅殺掉了。
那樣真的是要多冤有多冤。
翌日辰時,蕭鼎準時敲響了張遠的房門。
張遠起來就把信塞給了他。
“看完之後銷燬,千萬別讓趙信看見了。”
其實信上的內容除了那個秘密外,趙信都知道。
張遠就是為了試試蕭鼎。
為了培養自己的這個大舅哥,張遠也是費老鼻子勁兒了。
送走兩位大哥,張遠開始研究驅趕匈奴大軍的路線。
要麼是在長城以南,不讓伊稚斜率領自己的大軍向北過長城。
其實這一條路線是最好的。
長城的隘口沒那麼多。
只要把隘口全部堵得死死的,伊稚斜要麼讓他的幾十萬大軍下馬翻過長城,要麼就只能往東一直跑。vp
向南跑基本不太可能。
因為南邊是海。
北邊是長城,西邊是追著匈奴大軍的聯軍。
只是這樣一來,之前忽悠烏桓大單于的理由就全捅破了。
西漢的長城最東邊一直延伸到渤海,也就是後來的山海關。
這段長城早在燕國的時候就已經修建了,而後漢朝又在燕長城的基礎之上加固延伸了。
跟代郡朔方郡的那些長城相比較,這條長城要更簡單的一點。
因為大漢沒把烏桓人當成是威脅。
而代群一直到朔方郡是匈奴主要的侵擾目標,那裡的長城還能分成漢內長城跟漢外長城。
張遠想的就是把匈奴人一直趕到山海關那裡,到了那就真的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大漢沒有在那裡設定關卡,沒有城池,甚至沒有居民。
只是沿著山脈修了這條長城。
匈奴到了那裡就是絕路。
張遠搞不懂為什麼後世的皇帝要在這個地方修建一道關城。
本來人家遼東的遊牧民族就過不來,只要修繕長城就好了,他們想要從這裡過就得翻過長城,然後就沒戰馬用了。
整個關城在這裡,大門一開讓人家進來?
我家大門常開啟,開懷容納天地麼。
張遠想了想,不太想管烏桓大單于的態度了,只要他反水後面再倒向匈奴那頭就不怎麼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