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壞的結果能是什麼?不就是四十五萬大軍跟對面的八十多萬騎兵對剛麼。
“就算出現最壞的結果,到時候我們背靠漁陽城死戰不進城!”
衛青咬著牙說道。
匈奴人要想坑漢軍,引誘漢軍鑽進包圍圈,只能是坑狐奴城跟張遠那十五萬騎兵。
因為衛青肯定是最後才讓大軍出城的。
漁陽城內這二十萬漢軍本身就在匈奴人的包圍圈裡面,他們根本不用突圍,情況不對立馬就能開城門回城。
衛青做下這個決定只是因為不能把張遠還有狐奴城那十萬大軍給賣了。
賣隊友的事情衛青做不出來。
而且四十五萬大軍對陣八十多萬騎兵就真的並不能打個平手或者是勝利。
即便是慘勝也無所謂。
把雙方的這些家底全部都拼完,其實佔據優勢的也是大漢。
只要把匈奴給解決掉了,然後渾邪王烏桓族也構不成威脅了,大漢的外敵貌似只剩下一個羌胡。
而大漢的軍隊其實還能湊出來十多萬,這十多萬都是牢牢掌握在劉徹手裡面的精銳。
大漢真正的精銳部隊,其實一直都沒有出動過。
防的就是那些想要造反的諸侯王。
衛青以及張遠手裡面這五十萬大軍,有五萬本身就是漁陽郡的守軍。
另外四十五萬有三十萬是大漢各地的王國兵跟侯國兵。
剩餘那十五萬騎兵才是大漢的正規軍。
不然劉徹怎麼會把自己的家底都拿出來跟匈奴拼個魚死網破,然後等諸侯王來坐收漁翁之利。
想想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特別是張遠在來漁陽郡的路上,還把兩個最想造反的諸侯王衡山王以及淮南王手底下百分之九十的軍隊都給拉走了。
剩下百分之十,是每個城池必須要的城防軍以及他們兩個人的衛隊。
諸侯王沒了造反的實力,劉徹才能讓將軍們在邊疆征戰。
“此戰必定功成!”
公孫賀也捏著拳頭喊了一句,他是給自己信心,也是在給衛青信心。
衛青先寫好了給狐奴城守軍的信。
然後又把之前褚達送過來的密信謄抄了下來,夾在了給狐奴城守軍的信封裡。
最後找到蕭鼎,交代他先讓張遠看了之後再把這信送給狐奴城的守軍。
第二天夜晚子時,蕭鼎懷裡面裝著信,偷偷摸摸的溜出了城。
還在前一天的那個地點,看到了渾邪王派來的斥候才現了身。
那隊斥候悄悄的把蕭鼎帶回了大營。
等到天亮之後,趙信才帶著蕭鼎混了出去。
好在沒有發生任何的意外,其實也是伊稚斜的鬆懈造成的。
他根本沒有想到渾邪王跟烏桓大單于會背叛他。
也沒想到這兩個人會把軍臣大單于的事情都算到他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