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直接就送到了淮南國的國都壽春縣。
可是壽春縣的縣丞是淮南王劉安任命的,他自然是要袒護劉遷還有淮南王劉安。
就這樣,劉徹的命令到了壽春縣竟然沒有人執行了。
可淮南國的國相可是劉徹任命的,於是就把這一情況捅到了長安。
淮南國相直接實名舉報壽春縣丞。
淮南王劉安一聽,自己的國相要舉報壽春縣丞,立馬就找到淮南國相,要他把彈劾壽春縣丞的文書給追回來。
可淮南國相根本就不聽淮南王劉安的。
每個諸侯國的國相都直接由中央委派這一招實在是高,任何諸侯國想要造反,繞過國相執行是很難的。
這就造成了,許多諸侯王根本沒有取得最大的優勢就被逼的造反了。
劉安見自己勸不動淮南國相,立馬就打算惡人先告狀。
派人八百里加急趕往長安城。
告淮南國相違法亂紀。
在長安城看戲的這群人,一個個就差拿個小板凳磕著瓜子。
劉徹也不在意,一出函谷關就是河南郡,再往東南走就是淮南國。
相比較那些比較遠的諸侯國,劉徹想要拿下劉安簡直不要太簡單。
說實話,上林苑駐紮的這八校尉就是防劉安的。
淮南國離長安城也近的很,一入函谷關那也是一馬平川的地界。
就這樣,淮南國相告壽春縣丞,淮南王劉安告淮南國相。
劉徹索性也不讓河南郡太守審理了,直接把案件交給了廷尉府。
查來查去最終還是查到了淮南王的頭上。
長安城中的公卿大臣一致認為應該直接逮捕淮南王劉安。
可是劉徹覺得直接把自己的叔叔抓到長安城來,畢竟不算個事。
人嘛,面子工程還是要做做的。
於是劉徹就派了一名中尉去了淮南國,向淮南王劉安詢問事情的真相。
雖然已經查清楚了,劉徹還是儘可能的給劉安一些尊嚴。
中尉到了淮南國,和顏悅色的對待淮南王,其他事情一概不問,只問雷被的事情,也沒說到劉徹會對淮南王有什麼懲戒。
淮南王原本是想殺了中尉然後直接造反的,見到中尉這個樣子,就收起了殺心。
就這樣中尉得以平安回到長安城。
淮南王等於是向中尉承認了自己的犯罪事實。
那些公卿大臣們又要求劉徹按照律令處死淮南王劉安。
可劉徹直接拒絕了。
在他看來,是雷被有錯在先,劉安是一時憤怒才忘了自己的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