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劉徹跟汲黯有過一番對話。
汲黯勸說劉徹不要殺有才之人,他覺得劉徹一方面廣招人才,另一方面濫殺人才。
這樣下去,天下的人才會被殺光的。
人才被殺光了,你劉徹就沒有人來治理天下。
結果劉徹笑了。
他說汲黯鹹吃蘿蔔淡操心,劉徹覺得天下人才多得很,殺都殺不完,只要有發現人才的眼睛,又為什麼要擔心沒有人才用。
就是因為這番對話,張遠知道自己在劉徹心裡面並不重要。
沒殺他,只是沒有一個殺他的時機。
同樣,張遠現在對劉徹還是有用的。
要跟主父偃一樣,為了拿出來抵消掉一部分諸侯王的怒火,殺了也就殺了。
若是真的有一天,張遠把全天下的人給惹火了,劉徹同樣也會選擇殺掉張遠,平息全天下人的怒火。
而不會因為張遠為大漢做出了多少貢獻,就放掉張遠。
好在張遠的幾個對頭,都是讓大部分人不爽的存在。
張遠是希望主父偃死的,這種人發達了之後就拿著鼻孔看人,不死才是不正常的。
而主父偃死了,衛青就能明白張遠的話說的都是對的。
也能夠看到全天下的人對主父偃是個什麼看法。
這些天雖然跟公孫弘一樣踩主父偃的人不是很多,可也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主父偃說話。
張遠動用了自己的人力,探知到籍福人現在在長安城北邊的一個村莊之中。
長安城可供平民生活的地方不多,能夠住進城的都不是一般人了。
所以在城牆外面又擴充套件了一部分居民區。
不過只能在北面擴充套件,長安城的其他三面說是城牆,其實更像是宮牆。
整個長安,有四分之三的區域是各種宮殿。
還有十分之一的地方是貴族們住的地方,剩下的地方一半是集市,另一半才是平民居住的地方。
而長安城有二十萬平民,那一點平民居住的地方,能住三四萬人已經算是不錯了。
其餘人都住在城外,他們每日白天進城,日落出城。
耕種出來多餘的產物,亦或是一些手工業者生產出來的東西,都會賣給城裡面這些貴族。
東市跟西市就是為了貴族們建立的,同樣也是皇帝不想看到都城冷冷清清的樣子。
總歸要有一處熱鬧的地方才是。
自打主父偃被調去齊國當國相,嗅覺靈敏的籍福就知道主父偃要倒黴了。
他的做法跟對待前幾位主人一樣,他選擇什麼都不說,悄然離去。
不過他的蹤跡還是被張遠給發現了。
張遠也沒有帶隨從,孤身一人去到了這個叫桃花村的小村莊去見籍福。
說實話,籍福才是長安城中跟張遠接觸時間最久的人。
田恬跟田蚡回到自己的封地去了,原本熱鬧非凡的武安侯府已經空了。
現如今舊日的老人就只剩下籍福。